福建切换
新闻
福建政企携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2015
07/24
21:42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福建经济发展的出路何在?对此,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给出了"当前"和"长远"的两条路径。

日前闭幕的中共福建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目标:总量增长的同时实现结构优化,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万亿元以上;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推动新兴产业崛起,到2020年,电子、石化、机械三大主导产业年产值分别超过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产业做大做强的同时保持生态良好,到2020年,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提高,各项排放指标进一步下降。

在这轮产业转型升级大潮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强政府引导服务”被明确提及。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全会上,22位民营企业家代表受邀参会,并参加分组讨论,这在福建尚属首次。这些信息都传递出这样的信号——福建政企将携手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下行压力并未得到缓解

“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始终保持在第一方阵,成绩来之不易。但同时也要看到,和全国一样,福建经济下行压力并没有得到缓解,有些问题程度还在不断加深,困难和风险仍然存在。”6月30日,在福建省委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开门见山地指出当前福建经济发展的状况。

作为中国东南沿海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福建经济发展的出路何在?对此,尤权给出了“当前”和“长远”的两条路径——解决当前发展问题的关键在扩大有效投资,稳住经济发展基本盘。要精准发力,针对当前发展中的短板,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投资,为今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改善打好基础;解决长远发展问题的关键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各地各部门对此要有紧迫感,及早启动、及早谋划、及早组织实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

记者注意到,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近期,福建省党政领导展开密集调研。足迹可见于:

6月25日至26日,尤权主持召开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负责人和企业家代表座谈会,听取对即将召开的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有关文件的意见建议,并专程到福州市调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福建省长苏树林出席座谈会。

7月2日至3日,尤权专程深入宁德市古田县和屏南县,重点围绕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开展调研,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意见和建议。

7月3日,苏树林赴莆田市秀屿、城厢、荔城、涵江等地,进企业、看项目、走园区,实地了解当地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情况。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7月13日,福建召开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就“转型升级,加快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进行全面部署。一场“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正在八闽大地掀起。

“四个着力”打造产业升级版

在明确产业转型升级目标的同时,此次省委全会也提出了实施举措,即从“四个着力”下功夫——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做大做优增量;着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推动企业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的全方位创新。

这之中,与企业直接密切相关的当属全方位创新。就此,全会给出了具体的指向:

在技术创新上,政府和企业要共同发力。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应用,做好消化吸收和整合再创新;政府要努力培育市场化的创新机制,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市场公平、改善金融支持、深化激励机制、集聚优势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构建具有区域产业特色自主创新体系。

在产品创新上,要引导企业以需求为导向,树立“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和构思一代”的产品生产理念;重视产品的二次创新,引导企业以技术为支撑,提高研发设计水平,开展差异化竞争,提高非价格竞争力。

在营销创新上,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强化互联网思维和品牌运作思维,创新商业模式,开展高效精准营销;鼓励传统企业和传统行业触网,发展电子商务模式,用好线上线下两种资源;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响“福建制造”品牌。

在管理创新上,要引导企业家更加重视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主动对标国内外同行业管理先进水平,适应信息化时代企业管理扁平化趋势,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向管理要效益。

改革创新突破转型升级瓶颈

转型升级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福建深知:经济进入发展的“弯车道”,不能再像过去依靠外延扩张来谋求发展,必须依靠转型升级,在内涵提升上下功夫。

福建为此倡导依靠改革创新,突破转型升级的瓶颈:

突破瓶颈,政策先行先试。今年以来,福建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八条措施,关于加快互联网发展的十条措施。

突破瓶颈,政府引导帮扶。经济发达的闽南泉州晋江市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重点区域。在经济下行压力日渐增大的情况下,晋江市将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由传统的“制造基地”向“智造名城”升级,重视文化创意、工业设计、金融创新、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提升作用。

突破瓶颈,企业创新发展。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闽北南平,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从营销创新和管理创新,创新意识如今已融入绝大部分企业的血液,成为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灵魂。“2014年的销售收入虽然比2013年少了10%,但利润反而不减。”南平浦城正大集团董事长潘长青告诉记者,“其中的奥秘就是改粗放式管理为精细化管理,降低生产成本。”

简政放权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快!还能更快!从20多天,到3天,再到1小时——短短半年多时间,在福建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企业登记注册便经历了这样的大提速。“马上就办,马上就好”的优质服务备受赞扬。

福建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只是福建简政放权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福建省委书记尤权指出,要搞清楚企业的真正需要,以此为突破口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优化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福建省长苏树林要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精准服务,全力支持企业转型升级。

一年来,八闽上下刮起简政放权“风暴”,破除权力运行的“堵点”“痛点”、市场监管的“盲点”“暗点”,转变政府职能,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龙头企业引领行业转型升级

“做转型升级的引领者、做改革创新的排头兵、做生态文明的先锋队!”此前,福建10家龙头企业的负责人集体发出如此誓言。不久后的7月2日,省委书记尤权在古田调研中与部分传统产业从业人员座谈时指出:“闽商有勇有谋,但在产业转型升级中,还要做得精明。精明就是要求管理更加精细化,要向管理要效益。”

眼下,“效益型增长”正在成为当下福建发展中新的“关键词”和福建民营企业的“新追求”。今年一季度,福建GDP达4355亿元,增速8.5%,与过往30多年年均两位数以上的增速相比,虽略有回落,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数据中,人们欣喜地发现,在保持稳速的同时,福建的经济增长正从“速度型”全面转向“效益型”。

这种转变是在“肯出血、肯割肉”中实现的。去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正式落户福建。“帽子好戴衣难穿”,福建母亲河闽江源头所在的南平市,为了这顶“帽子”,两年多时间关停了矿产开发企业20多家、小木材加工企业480多家,没有新批一个矿产开发项目,没有新上一家重化工业企业,否决了91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

实现“效益型增长”,要求福建既要做好“减法”,继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全力推动提质增效;又要做好“加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此,福建一手抓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手抓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福建龙头企业无疑起到了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例如:福州长乐是全国最大的锦纶民用长丝切片生产基地,但其重要原料己内酰胺却高度依赖进口。当地企业力恒锦纶在投资新建锦纶切片和民用丝项目后,又投资建设己内酰胺项目。项目年底投产后,将极大缓解长乐锦纶企业的需要难题。

泉州石狮是全国闻名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全市有纺织服装企业3600多家,但长期以来企业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甲骨文(石狮)纺织服装创新中心通过研发纺织服装业“产能标准化平台”,既淘汰传统制造业过剩产能,又推动产业整体升级。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福建打造产业升级版的大幕,正徐徐展开。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