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切换
新闻
漳州胶合板产业:收编“游击队” 打造“正规军”
2015
06/14
15:51

 最近,黄清华关停了已在漳州市龙海市榜山镇经营了近20年的宏华木业。建筑模板生产、销售曾为他带来了人生第一桶金,但最近,他配合当地政府进行胶合板行业整治,打算利用旧厂房进军餐饮行业。

漳州是全国重要的胶合板生产基地,胶合板产业一度是当地工业支柱之一。然而,经过多年来的无序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为此,漳州大力开展胶合板全行业整治,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暂时转行的黄清华,正期待着从胶合板生产“游击队”,变身“正规军”。

撬动百亿元产值

漳州胶合板产业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初。彼时,国内90%的胶合板需求仍依赖进口,本土胶合板加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嗅到商机的漳州人开始大举进入这一领域。

“漳州本地木材资源丰富,其中以80年代推广种植的巨尾桉最多。”漳州市胶合板商会会长胡晓军表示,除了本地资源优势,漳州还具有港口优势,“漳州港是中国进口木材港口十强之一,去年一年从新西兰进口的木材便超80万立方米。”

在众多胶合板产品中,漳州选择建筑模板作为突破口。“木模板技术含量低,加工工艺简单,入门快,可复制性强,几个人开个小作坊就能做起来。”胡晓军说,当时刚刚成立的龙文区有大量失地农民,急需能够带动全民致富的产业,胶合板产业成为最优选择。

很快,胶合板产业便在龙文区燎原成片,“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板材”。随着房地产的发展,龙文区的胶合板加工产业在2007年左右进入高峰期,由于用地需求大,制板企业开始向周边的芗城区、龙海市拓展,近年来触角更是延伸至两广地区。据漳州市胶合板商会估算,大致有500家本土胶合板企业落地广西壮族自治区,并在当地形成产业。

如今,漳州已成为全国第三大木材加工基地。全市共有相关企业3000多家,年产值近400亿元,从业人员近20万人,其建筑模板产品占据长江以南超过八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胶合板产业还带动了交通、运输、商贸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胡晓军认为,这根“木头”不仅撬动了百亿产值,更为龙文新区迅速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野蛮生长埋隐忧

在胡晓军看来,漳州的胶合板产业的草根属性,让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也让其长期处于缺乏规范和引导的野蛮生长状态,注定存在软肋。

据悉,漳州胶合板企业中有95%从事建筑模板生产,且大多数为小作坊作业。“一对夫妻,雇几个人,搭个棚当厂房,买几台设备,一年能赚个十万元八万元便满足现状,鲜有人主动增加固定投资,扩大生产规模,进行科技投入。”胡晓军这样形容当前胶合板小作坊现状。

他表示,目前漳州仅有少数企业从事装饰面板、贴面板等高档板材生产,大多数人抱着单一工艺、单一产品的建筑模板生产过活,产品结构单一让这个大产业难以做强。

游击队式的生产现状,也难以让当地政府看到产业效益。龙海市环保局副局长吴少杰表示,当地共有533家胶合板企业,去年仅有80家企业缴纳国税、83家企业缴纳地税,纳税总额不足1400万元。

更重要的是,由于小作坊生产管理不规范,其环境隐患已让当地老百姓谈胶合板色变。龙海市官方发布的胶合板行业整治宣传片,曾以“三高三低”总结其弊端——高火险、高污染、高占地和加工低水平、产品低质量、生产低效率。其中,“高污染”因素是漳州相关部门决定对其全面整治的直接原因。

以龙海市为例,当地胶合板企业使用锅炉133台。“由于业主环保意识薄弱,不少企业使用废塑料、废布料、木屑等作为燃料,且大多未对司炉工进行职业培训,导致燃烧不完全,锅炉水膜除尘设备运行不正常,烟囱冒黑烟现象时有发生,排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吴少杰说。

今年年初,漳州市下达最后通牒,要求全市今年年底前完成中心城区及周边胶合板行业清理工作。截至五月底,龙海市共清理拆除胶合板厂454家,完成任务的85.2%。而胶合板产业另外两大重地——龙文区和芗城区,也已把整治工作提上日程。

入园集中改造提升

尽管胶合板行业整治,让不少从业者如临大敌。但胡晓军认为,这是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在近日举行的漳州胶合板行业转型研讨会上,胡晓军发出倡议:“提高企业产业管理水平,走转型升级的环保之路,建议大家化小为大、优化整合,让产业做大做强。”

进驻产业园区,被认为是胶合板产业实现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转型的一剂良药。上个月底,漳龙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举行入驻签约仪式,这个规划面积达5000亩的产业园位于漳浦县长桥镇,将承接亟待转型升级的漳州胶合板企业。

据悉,该产业园将被划分为木材加工区、木材初加工区、木材深加工区等六大功能分区。“以往我们的单板晾晒架,占用土地很大,未来将引入新技术,进行立体晾晒,走集约化用地的道路。”胡晓军表示,华丽转身之后的胶合板企业也将一改高污染的旧形象,“我们将引进环保锅炉,改善锅炉燃烧模式,杜绝黑烟囱,改善技术设备,提升产品质量,坚持按国家标准生产,创建企业品牌。”

同时,作为“正规军”的胶合板企业还将苦练内功,提高产品附加值。“我们将引入木材精深加工企业,积极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档次。”胡晓军的设想是,未来,漳州胶合板企业将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并开展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与此同时,当前漳州胶合板商会正在为漳州申请“中国胶合板之都”的城市名片而努力,进一步为“游击队”转正创造条件。

“胶合板污染企业不是简单的关停,更不是不要这个行业,根本目的是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胡晓军表示,新的产业园区未来还将在南靖县与平和县落地,“小作坊进入产业园,才能够真正做大做强,实现规模化和精细化经营。”

记者点评>>>

胶合板产业转型之路怎么走?

过去20多年间,胶合板产业在漳州自发形成,并不断壮大,成为当地支柱性产业之一,在产业链分工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位。

然而,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个行业日益显现出不合时宜之处,突出表现为以下两点:

其一,产品结构单一,技术投入不足,市场可替代性强。漳州胶合板产业以建筑模板产品为大头,但其制作工艺水平及产品附加值不高,更多是依靠成本优势打天下。随着要素成本上涨,房地产市场日渐降温,缺乏硬实力的漳州胶合板产业,随时可能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其二,与环境和谐度不足。胶合板小作坊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与漳州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的大背景格格不入。

事实上,只要通过锅炉改造、烟气处理等规范化生产措施,胶合板产业完全可以成为环境友好型产业,但前提是政府部门主动介入,为该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服务,助其走好这条后发之路。

引导企业进入产业园区,正是一个有效思路。

一方面,产业集群效应可以有效改变产业“散、小、弱”的现状,促进规模化、精细化生产,同时也能强化政府的集中有效监管,改变以往“游击队”散乱隐蔽的格局,也为地方税收组织提供了便利;

另一方面,这也是胶合板产业回炉重造的过程。进驻产业园后,胶合板产业可以统筹改进技术设备、普及国家标准,也为实现多元化生产、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分工提供了条件和便利,从而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

当然,任何产业的转型升级都不是一蹴而就。清理整顿兹事体大,倘若在短时间内大面积关停相关企业,很有可能给该行业带来重挫。当地政府在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应该循序渐进,为行业调整留足缓冲时间。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