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3日,为了推动厦门对虾种业创新与繁育产业化,加快厦门现代水产种业发展,由厦门市海沧区农林水利局、厦门市翔安区农林水利局、厦门市海洋与水产学会和厦门市渔业协会主办的厦门对虾种业产业升级的技术与经验交流会在厦门市京闽北海湾酒店举行。厦门市的海洋与水产学会专家、种苗协会以及厦门本地的业界代表等40人参加了本次的交流会。
市场占有率认可度逐年下降
南美白对虾从1988年引入中国后,到2000年厦门才形成规模化育苗。而如今对虾育苗已成为厦门市现代渔业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厦门市水产种业研发创新投入少、领导品牌缺乏、水产育苗场繁育技术欠缺规范等因素,导致苗种质量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厦门市水产种业的发展。“厦门对虾苗占全国的比例在2006-2008年占全国的50%以上,而到2013年降到了38.6%,在全国的白虾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可以用历史久,规模大,品种集中,产量高,价格低来形容厦门的对虾产业。”福建水产研究所的杨章武研究员介绍说。
而占有率下降的背后是市场对厦门对虾苗种的不认可。厦门市新荣腾水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杜剑荣总经理介绍说:“福建本土的水产饲料就是现在对虾苗种业的前车之鉴,之前福建本土水产料定位为低端的料,没有科研,拼低价。而厦门的对虾种业和这个很像,制约原因有质量、研发和发展。目前厦门对虾苗种企业多而散,小而杂、育苗的密度大,种质和抗性都比较差。对虾苗种产业不仅任重道远,而又危机四伏。”
提高技术和资源重组是出路
那路在何方?对于厦门对虾苗种发展的出路,来自海沧区农林水利局周亚春介绍厦门市的农业产值仅占到全年生产总值的1%都不到,现在用于第一产业的农业用地越来越少,而第二产业的发展对水质的影响较大,所以水质的处理方面的突破是第一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厦门市发展水产行业的重点将放在种苗和加工,而将生产过程放在外地生产。在2006年,厦门市生产对虾苗种的企业有230多家,而到现在也就只有40多家。要从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转变。”他说。那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谋划出路呢?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处处长池信才认为现在厦门市土地很紧缺的情况下,对虾产业要减量、提质和增效,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缺乏行业标准和规范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什么样的虾苗是好虾苗要有一个体系去判断,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王志勇教授认为现在还缺乏苗种好坏的标准,要尽快建立。同时苗企还要教授养殖户怎么养殖。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的黄永春教授认为,目前中国自行选育的南美白对虾品种在市场的占有率方面都很低。而可供用做选育的遗传背景比较狭窄,可以通过诱变等手段尽可能多的提供选育的背景,苗企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厦门有很多的海洋单位,对台的技术交流也有自己的优势,虾苗产业链完善,产业化技术水平高。育种虽然很高深,但是选择育种我们中国很早就开始做了,选择育种苗种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也能自己做,用于虾苗种质的提升。”杨章武说。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的杨丰研究员也带来了虾病毒研究方面的新发现:“原先感染石斑鱼的虹彩病毒CQIV也能感染成年对虾,得病后20天死亡,病毒进入生物体主要是通过胃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