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切换
新闻
罗源菌菇产业成长记:从作坊到进军国内外大市场
2014
11/30
17:05

拥有30年食用菌种植经验的罗源,目前集中生产年规模100万袋以上的企业有7家,50万袋以上的有53家,30万袋以上的有73家,15万袋以上的有179家,并建造了703座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固定厂房。

作为食用菌大县,罗源从30年前的家庭作坊生产方式,到如今的“工厂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模式,从“小打小闹”到进军国内外大市场,闯出了一条阳光大道。

小小一朵菇

带领村民奔小康

11月24日,罗源县最大的香菇种植基地——中房镇吉际村的“益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魏烈清带领记者走在上百亩的钢架大棚下,一架架香气扑鼻的菌菇棒,预示着来年将是个丰收年。

魏烈清介绍,“益洋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8月,投资1100万元,占地110多亩,现有中房、乾溪、深坑等3个村110名村民加入。虽成立才一年多,社员们已实实在在尝到了甜头,“以投股两万元的村民为例,加上年底的分红,去年他们个人年收入可达6万元左右,比原先务农强多了。”魏烈清向记者算一笔账,合作社目前育有香菇近一百万袋。每袋采摘四五次,可收成1.6斤左右香菇。按每斤6元的单价计算,每袋香菇扣除成本4元,还有5元多的利润。

深坑村的魏妹孙夫妇就是合作社的夫妻档,他们原先在老家种田,收入微薄;加入合作社后,生活大为改观,不久前还在罗源滨海新城订了一套房子,才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村里人到城里人的身份转变,夫妇俩感叹:“这是合作社给我们带来的福气。”

冰火淬鲜菇

好政策锻就好项目

菇农种菇,最担心的是市场饱和拉低价格。当市场供大于求,如何冷藏保鲜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罗源县秀珍菇种植大户,起步镇“创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率先进军“菇类杀青速冻深加工”领域,以主动创新的姿态扭转过去被市场牵着走的尴尬。

公司负责人钟则銮说,投资近300万打造的冷冻室,墙体已基本成形,这种聚苯板墙体造价高,具有极佳的防火防潮、隔热保温的功能。菇类经过高压蒸汽的蒸煮(即杀青)迅速熟透,之后就被放入冷冻室。这样不仅保存时间更长,且能最大限度锁住鲜味。“目前台湾的商家已经向公司下了冷冻菇的订单,准备用作即食休闲食品或菇类罐头等原料。”钟则銮兴奋地说。

据了解,2013年起步镇成为福州市唯一的“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这一利好将起步镇农民创业热情彻底点燃。钟则銮介绍,以“菇类杀青速冻深加工”项目为例,基地提供的配套补助达到了25%,“这不仅减轻了我们的创业压力,更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

抓“五新”推广

提升菌业竞争力

经过30年的发展,食用菌产业已成为罗源县发展农村经济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年栽培食用菌约两亿袋,销售鲜菇10万吨左右,实现产值8亿元以上,从业人员已达到3万多人,出产的优质菌菇被端上海内外家庭的餐桌。

接下来,围绕“稳规模、求质量、创品牌、促效益”中心思路,以及重点抓好食用菌“五新”(新品种、新技术、新基质、新农药、新机具)推广应用,罗源县加强菌政管理,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提升食用菌产业综合竞争力的发展目标日益清晰,菇农们致富的步伐将会迈得更大更远。

目前,以福建省华源菌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益升食品有限公司的秀珍菇、金针菇为代表的菌种获得农业部绿色食品标志,罗源县食用菌行业协会的“罗源秀珍菇”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借助这一东风,罗源县顺势而为,推出了“两轴三组团”的空间结构,“两区两园一中心”的产业发展布局。预计“十二五”末,全县栽培食用菌将达2.5亿袋以上,产量达到12万吨,产值在10亿元以上。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