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心Q薯、麦香紫薯、地瓜麻薯……10月30日,在“中国红心地瓜干之乡”福建连城县,笔者探访了天合食品厂,被誉为“地瓜干皇后”的林丽英带着访客参观了产品展厅和生产线,各种精美包装、品相不一的地瓜干系列产品令人耳目一新、食欲大开。
开拓首都大市场
“创业唯艰辛,爱拼才会赢。”今年38岁、出身农家的林丽英深有感触地介绍说。她中专毕业后,就独自到厦门打工,刚开始打工时,她跑了十多家企业,从事过10多个工种,初闯社会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还睡过快餐店。直到后来在一家合资公司做上了会计,才相对稳定下来。
林丽英在积累了社会阅历和一定的资本后,毅然选择了北上创业,去了向往已久的首都北京,从事干货批发和家乡特产红心地瓜干的销售。她也成为了连城红心地瓜干在北京市场的开拓者。
刚开始,林丽英由于人生地不熟,加上激烈的竞争,生意一直很惨淡。几经思考,林丽英决定从经营几十个品种中,挑出家乡的笋干和地瓜干两个产品,作为主打品牌,进行散货批发。四处考察市场、超市,她发现把产品大包分装成小包往超市里送,不但利润提高不少,而且销售稳定。2001年底,她首个推出了可以往超市送的包装袋,还注册了商标。
为开拓市场,她每天冒着纷飞的大雪,脚蹬三轮车,逐个逐个超市送货推销;同工人一起加班搞小包装经常干到深夜。通过艰辛的努力和勤劳打拼,她也得到了回报,产品日销量渐渐地从几件到十几件,再到几百件,生意红火。用坚持,她主打的家乡特产红心地瓜干叩开了北京市场大门。
小地瓜做出大产业
2004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剧烈,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连城原来家庭作坊生产的地瓜干产品很难达到国家卫生标准,在北京的市场迅速萎缩,林丽英的生意也受到冲击。2005年7月,林丽英在政府的帮助下,利用旧校舍,筹资建造了一座标准厂房,开始生产合格的地瓜干产品。这也是在连城较早实施机械化加工的地瓜干加工企业之一。
机械化加工地瓜干是新事物,厂是办起来了,可问题也不断冒出来,先是地瓜无法当天烘干,刚换上去的电机烧了三次;由于设计不合理,建好的加工车间又推倒重建。
提高地瓜干质量的关键是烘烤技术,为建设高产优质的烤房,林丽英到漳州、河北、东北等地取经,参照烤鱼干、山楂、豆荚的技术、设备,对烤房一改再改,由最初的循环式烘烤到斜坡式烘烤,再到均风式烘烤,不但地瓜干产量、质量大幅提高,而且省工省力。
去年,林丽英工厂新开发的地瓜干产品薯类派,口感、样式都挺好的,但保质时间短,容易出现霉变。林丽英立即将产品全部召回,组织技术人员对生产全流程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发现是该产品对生产车间的空气、湿度、温度等环境要求高于其他类型产品,于是投入50多万元,将该产品生产车间改造升级成无菌车间,全面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如今,该产品成为她的又一拳头产品环节,销售量占了20%。
几经辛苦,“地瓜干皇后”林丽英终于把小地瓜做成了年产值超亿元的大产业,并带动连城全县地瓜干加工产值超10亿元,5万多农民在地瓜产业上致富。
引领甘薯新潮流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拿起一盒新研发的香脆紫薯,林丽英说道。紫心地瓜由于富含硒元素和花青素等人体抗疲劳、抗衰老、补血的必要元素,特别是硒被称为“抗癌大王”,备受大家推崇,但前些年,国内却还没有人涉足将紫薯加工成地瓜干,而林丽英甘做吃螃蟹的第一人。
从2006年开始,她和当地农办技术员合作,先后投入100多万元,从全国各地引进10多个紫心地瓜品种进行试种、试加工,从中选出适宜连城种植、加工的品种,随后进行多轮选育,不断提高紫心地瓜的品质和产量,以满足批量加工的需要。经过三年多的研发,林丽英终于开发、量产紫心地瓜干系列产品。
在她成功的示范带动下,连城种植、加工紫心地瓜规模迅速扩大。到目前,连城已引进选育紫心地瓜第四代,种植面积3万多亩,亩产量由1500多公斤提升到3000多公斤,年加工产值4亿元,并逐步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地瓜干。
如今,她的产品已由过去的加工传统的油炸、蜜饯、水晶等老三样红心地瓜干,拓展形成了红心、紫心两大系列,香脆、烘焙、炒货、糕点等九大类100多个品种;产品包装更是层出不穷,大包装、小包装、真空包装、礼盒等。下一步,她还准备开发冻品、冲调、饮品等地瓜加工新品。
“我要把企业越做越大,也要帮助更多的农村妇女就业、致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林丽英在企业壮大的同时,重视吸收农村困难妇女转移就业,帮助她们脱困致富。目前,林丽英的厂里有工人200多人,其中计生困难妇女、中老年妇女就有100多人,月平均收入在2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