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在湛蓝的霞浦海域上,海参养殖户又开始张罗着海参养殖前的事。这些年来,海参养殖给当地带来了财富和希望。
2004年,霞浦开始海参养殖,继引进北方海带、鲍鱼等品种之后,又成功打造出一个崭新的“北参南养”基地,改变了全国乃至世界人工海参养殖的格局。2014年,全县海参产量达2.3万吨,产值30亿元,占全国海参总产量的10%左右。
从10年前的300万元产值到现在的30亿元,一个环三都澳海域的百亿海参产业可以期待。
霞浦海参产业之所以能快速发展,一是由于自然环境优越和“中国海带之乡”海带资源丰富,饵料充足;二是养殖技术成熟,加工能力初具。201 1年霞浦海参曾因低价滞销,当地政府加大对海参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海参加工企业从4家发展到15家,初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可满足当地需求,还可替浙江一带养殖户加工即食海参、盐渍海参;三是市场体系初成。2012年,占地20亩的东关工业园区海参交易中心建成后,霞浦成为南方最大的海参交易市场,福州、连江、罗源、苍南等地的海参产品都在霞浦交易,初步形成了包括活海参、盐渍海参、干品海参和即食海参的市场体系。此外,由于霞浦海参收获和上市季节比北方海参早了一个季节段,由此掌握了全国鲜活海参的定价权。
霞浦海参产业具有产量大、生产周期集中、生产成本低的核心优势,这为打造百亿海参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年鲍鱼养殖产业由北方转向南方时,霞浦没有把握住机会,毗邻的连江成了“中国鲍鱼之乡”。如今,辽东湾、渤海湾的海域环境日渐受污染,北方海参养殖成本日益提高,性价比使然,不久的将来,海参产业也可能复制鲍鱼现象,“北参南养”将让霞浦成为全国海参养殖中心。
然而,霞浦海参产业目前还存在发展的短板。首先,缺乏具备整合产业链资源的大型海参养殖、加工、营销企业。霞浦目前尚未形成完整的从海参育苗、培苗到海参养殖、加工和终端销售的产业体系,参苗须全部从山东购运,养殖后须由北方客商收购再转运北方加工销售,附加值有待提高;
其次,缺乏整合全国市场不同消费渠道的品牌发展战略。由于霞浦海参产业仍停留在低水平的无战略成长状态,同质化严重,导致价格战频频,制约了霞浦海参产业的健康成长;
此外,还存在着海域监管不力问题。东吾、官井两洋海参养殖区普遍存在无证养殖现象,相当一部分养殖户直接在海边加工海参,废水直排海区,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海域污染。
打造霞浦百亿海参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霞浦海参,要从区域性产业向全国性产业升级,就必须积极引资、引智,大力培育海参加工企业,加大产业资源整合力度,实现产业高值化。如此,百亿海参产业目标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