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日前,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低碳环保、绿色发展、扩大内需、保障民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一、我国体育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体育产业是一个横跨生产、服务与消费,兼容公益性与商业性,既具有强大的经济功能,又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产业。
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但人均年体育消费只相当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左右,居民的体育消费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体育产业的发展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作为服务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产业,也完全有条件成为未来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但影响和制约我国体育产业做大做强、产业功能发挥的因素还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体育产业结构“一高一低”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一高一低”的不合理现象,即在体育产业增加值中,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所占比重过高,达到70%以上,而以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等为代表的体育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
2.体育产业关联“一长一短”
体育产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和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已经成为一项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衔接、“左右岸”产业互动的复合型生产活动。但在我国目前体育产业链延伸度仍然较短,溢出效应不明显,体育赛事对周边旅游、房产、会展、酒店、餐饮等产业拉动效应较低。
3.体育产业供需“一多一少”
我国拥有近14亿人口,体育消费人口众多,加之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对体育产业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体育消费市场总量十分庞大。但是从体育产业供给的角度看,群众体育设施供应短缺,体育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结构单一、种类太少,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和多层次的需求。
三、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在我国,体育产业既是朝阳产业,又是民生产业。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强全民身体素质。
1.加快发展体育基础设施
《意见》指出,要“盘活、用好现有体育设施,积极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在更好服务群众的同时提高自我运营能力”。从目前及今后发展情况来看,首先是要“补短板”。要加大对全民健身的体育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加强对落后地区、农村地区、学校和居民社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要“调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体育设施结构布局,平衡大型体育场馆和中小型体育场馆建设比例。三是要“提质量”。要加快对设施老旧、条件较差的体育场地的改造升级。四是要“增效率”。要增加现有体育公共设施面向公众开放时间,提高学校、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利用率。
2.优化发展体育用品业
《意见》指出,要“积极支持体育用品业创新发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品牌附加值,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和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目前,我国体育用品加工企业已经超过3000家,但大多数企业主要靠来料加工和贴牌生产,缺乏自主品牌。做大做强体育用品业,提高品牌竞争力,已经成为当下体育用品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要积极转变体育用品业经营方式,推动集约化经营,加快形成体育产业集群。
3.重点发展体育服务业
《意见》强调,要“进一步优化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业态,重点打造各具特色的体育服务业,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等体育服务业。通过引入外部资本,全面提升体育服务业经营企业的竞争力,促进经营方式向集团化和连锁化方向发展。要根据消费人群的多元化需求,全方位开发体育健身娱乐项目,形成具有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民族特色、不同体验方式的体育服务业发展格局。
4.联动发展相关产业
《意见》指出,要“推进体育产业各门类和业态全面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要促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协调,加快实现“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从纵向上,促进体育产业与上下游关联产业的联动,既要带动前向关联产业的发展,也要拉动后向关联产业的壮大。从横向上,要加强体育产业与“左右岸”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体育产业与会展业、旅游业、物流业等产业的融合,打造体育文化创意、体育金融、体育传媒等新兴业态。
5.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意见》强调,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取消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宽赛事转播权限制,最大限度为企业‘松绑’”。政府主管部门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促进体育产业政策的落实与协调,加快出台产业配套政策,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大体育产业法规政策的执行力度,制定公平竞争的体育市场规则,把体育生产经营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