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目标下,我省各地纷纷出拳,创新驱动,挖掘产业潜力。正处于大开发的平潭,又如何发挥海岛型城市的优势,走出一条特色的海洋经济之路呢?
平潭具有丰富的渔业、港口、滨海旅游、海洋能等资源。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以来,相继出台了《平潭综合实验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平潭综合实验区海洋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平潭综合实验区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在发挥海洋渔业和运输业、船舶修造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培育发展海洋现代服务业及新兴产业,努力打造海峡西岸海洋经济示范基地。
港口岸线资源是平潭开发建设的重要依托,为尽快构建两岸直接往来的快捷通道,超常规、高标准地建成了平潭海峡高速客运码头,推动“海峡号”、“丽娜号”直航台中、台北,打造了两岸快捷高效的海上通道。加快建设金井作业区码头、东澳中心渔港等重要港口基础配套设施,为两岸物流发展奠定基础。
平潭的海上风力资源丰富。年利用小时可达3500小时以上,目前已完成白青4.8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推进大练岛北部和长江澳等近海区域海上风电场前期工作,力争到2016年动工建设海上风电项目,争取到2019年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建成全国海岛海上风能基地。
在旅游方面,平潭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地正大力开发滨海旅游、海岛休闲、自驾车营地等旅游产品,培育“海坛古城”、“民生养老度假基地”、“长福海峡艺术博物馆”等休闲养生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营造浓郁的海岛风情。2014年,“海洋杯”中国·平潭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在平潭成功举办,吸引了1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0名选手参赛,是中国首次将海洋文化与自行车运动结合的赛事。
做足“海文章”,科教是一大关键。2012年,平潭海洋大学筹建成立。大学以培养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建设海洋科学类、水产类和海洋工程类等学科群,适应现代海洋产业、临港产业、服务业发展的需要。而国家海岛研究中心也落户平潭,该中心将围绕全国海岛综合发展,开展基础性、前瞻性和应用性关键技术等方面研究,在为国家海岛事业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的同时,更好的服务海西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平潭开发风生水起,平潭的海洋经济前景广阔。对于传统的养殖业,平潭将加快推广高效、生态、安全的海水养殖模式,积极拓展浅海湾外养殖、深水海域底播养殖,加快发展休闲渔,并扶持远洋企业发展壮大。
此外,平潭将加快建设沿海、近海、远洋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国际海洋产业园一期工程、金富琳农产品冷链物流、安达远洋渔业冷藏运输船建设、正力海洋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运代理和转口贸易,优先支持台资企业发展低温保鲜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使港口物流成为平潭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继续实施沙滩整治和海岸修复,提升旅游品质,举办自行车公开赛、沙雕文化节、国际风筝冲浪比赛,并探索一条两岸旅游业携手发展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