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是温馨的,但温馨的城市氛围并没有消磨人们创业的激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厦门不但是一座让人“安居乐业”的城市,它更是一座让人“安居创业”的城市。政府也一直在为“安居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目前,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共有200多家留学人员创建的企业。他们对于厦门的创业环境最有感触。王亚军,宁波人,厦门大学物理系毕业,1999年到新加坡自费留学。
他于2004年1月回国创业,在厦门留学人员创业园注册成立了厦门爱的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仅仅5个月,爱的科技的核心产品——免电池再生式环保型LED照明器生产出来。这种外型像手电筒的高新技术产品不需要电池,不需要灯泡,只要手握着摇柄摇上一分多钟,就能持续发光1个多小时,亮度比普通手电筒更强。如何把这个新产品推向市场?王亚军决定从互联网入手,把公司的网站建好,通过与google、yahoo等搜索引擎建立关系,顺利发展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户。王亚军预计今年全年,他这个只有20人的小公司人均产值将接近30万元,这可是一些劳力密集型企业难以企及的。
今年8月份,火炬翔安产业区通用厂房开工,他已经签约购买了厂房,为今后生产规模的扩大做准备。创业园就像一个富有魅力的平台,吸引了无数怀有创业梦想的人。2003年,曾在马来西亚担任公司高管的李振强回国创业,在这里创办了厦门龙盛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从事饮用水终端净化设备的研发和生产。他表示,项目的立项一路绿灯,创业园承诺的10万元配套扶持资金、厂房租金优惠也早就如数兑现。不仅如此,他的项目还被市政府列为科技创新重点扶持项目。
这样好的氛围,加上优美的自然环境,哪个企业会不喜欢?厦门龙盛堂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振强表示,企业选择环境不一定单纯就是生产型的,也要有一定的人文环境和一种很好的温馨氛围。他认为这一点在厦门是不错的。有人说这种环境太舒服了,可能会削弱人的斗志,但他的感觉却恰好相反。他说,“我刚来时园区只有100多家企业,现在有300多家,而且大家在做的过程中激情很高。” 早在2002年3月,厦门市人大就出台了全国第一部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工作的地方性法规。目前“海归”们在创业园开办的企业有200家,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水平高、产业化前景好的优秀企业在这里孵化成长。一些翅膀“长硬了”的科技型企业,如三达膜、巨龙软件等,已经飞出了创业园,在厦门的其它行政区购地建厂。5年多来创业园不断见证这样的事实:享受生活和激情创业,在厦门可以结合得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