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福州高新区:深化主题教育,提速项目建设,给力高质量发展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福州高新区各级各部门以更加紧迫的责任感和昂扬的精气神,转作风、争一流,抓项目、谋发展,持续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一个个群众关心的难点、痛点、堵点逐一破解,一批批重点项目跑出“加速度”,给力加快高质量发展。
干部下沉
在基层一线排忧解难
“家门口的路通畅了,我们心里也舒畅了。”近日,家住三盛托斯卡纳三期的居民郑女士走出家门,眼前是全新的沥青路面,道路两侧种植的蓝花楹随风摇曳,再也不见车流拥挤、污水横流的景象。
日前,了解到此处居民出行不便等难题后,高新区着力推进项目建设,道路修建不断提速。但眼看着道路工程有序推进,沿线企业却担忧了起来。迪生新能源公司位于项目沿线,兴业支路是进出该企业的唯一通道,修建道路固然好,但施工堵了路,员工上下班咋办?
得知企业担忧后,高新区相关部门主动上门,积极对接企业需求,为企业留了出入通道,还解决了企业雨污水排放问题,主动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上周一,在周边企业和群众的盼望中,家门口的堵点变坦途——兴业支路道路工程竣工验收并通车。
既要解近忧,也要有远虑。汛期已过,但防洪排涝工作要做在前。连日来,在福州高新区主要领导带队推进下,江口水闸改造项目迎来完工验收。相比旧闸,新闸扩大了闸门,增加了排水量,设计防洪标准和排涝标准均为百年一遇。
江口水闸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新闸排涝能力提升了近三倍,并且可为两园区、蓬莱溪沿线补水,进一步筑牢周边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屏障。
在基层在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是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目前,高新区选派73名乡科级及以上党员领导干部担任驻企“服务员”,兼任园区96家企业党建指导员,大兴调查研究,为企业播撒纾困“及时雨”。
党建引领
在项目一线提质增效
福州高新区辖区内的福建美术馆项目是福建省重要的文化设施补短板工程,但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一个个具体问题,比如,场地内的苗木何处安放?
破题之法在一次次党支部会议中得到。为推动重点项目落地见效,福州高新区积极探索“党建+项目”的深入融合,在项目一线成立联合党支部,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让问题在项目一线解决。
如今,苗木“安身”于高新区在建公园绿地上,实现经济、环保双赢;建设进度上墙,各项目小组分头推进,在两个月内就拿到了交地确认书、土地划拨决定书和项目用地规划许可证等,完成现场施工临时用水、用电以及项目地块杆线迁改等前期工作。
眼下,福建美术馆已动工建设。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将打造成文化新地标、精神栖息地和网红打卡点,填补福建省独立省级美术馆的空白。
目前,高新区组建“特色党建服务队”107支,提供个性化“党建+服务”项目145个,把党支部建到车间班组,把党旗插在基层一线,已成为推动项目建设的有力抓手。
靠前服务
在发展一线培育动能
加快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实际,锚定科技创新。在福州高新区,福建省柔性电子科学与技术创新实验室(海峡创新实验室),犹如一股强劲力量指向这片园区的未来:推动高新区电子相关产业“开道超车”闯入世界视野。
这样的产业梦想,底气来自哪里?
海峡创新实验室项目是省委省政府以培育并打造国家实验室为主要目标,采取院校地合作模式,由福州市政府牵头,以中科院院士黄维在福建师范大学领衔建设的海峡柔性电子(未来科技)研究院为主要力量,构建“研究院+实验室”联合创新体系。
为推动项目尽早落地,国庆假期,238名施工人员坚持在岗,撸起袖子加油干。据介绍,项目主体结构已经封顶,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投用。
同时,福州市科创产业再添强军。近日,位于高新区的福州点芯科技园传来好消息,项目主体结构已封顶,预计明年上半年投用。
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这在高新区不是特例而是常态。福州高新区建立“一企一议”及重大项目协调机制,通过清单化管理,销号式落实,竭力解决园区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难题。
福州高新区党员干部的务实作风、暖心服务,吸引了海内外优质企业纷至沓来。近日,韩国SZY国际公司远道而来,意向促成资本、技术、项目合作落地;近20家企业走进福州高新区,路演推广,寻求合作机会……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持续在乌龙江畔升腾。(林榕昇 洪见文 陈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