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切换
新闻
厦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 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跻身全国榜单
2023
08/09
15:43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2022年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入选名单”,涉及全国园区、企业、社区、个人、基地五个类别共46个案例,福建省3个案例入选。其中,厦门象屿零碳综合保税区上榜园区类名单。

“建设高质量发展零碳综保区,全力打造绿色对外窗口。”厦门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象屿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象屿综保区)完成光伏、储能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实现园区零碳排放,“经初步了解,是全国首个实现零碳排放的综合保税区。”

象屿综保区的绿色低碳实践,是厦门开展绿色低碳试点示范创建的缩影。近年来,该市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纳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布局,积极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创建工作,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并取得颇为瞩目的良好成效。

多措并举创建零碳综保区

绿色低碳、智慧运营、共享效益,如今在厦门自贸片区象屿综保区已从蓝图变成现实。

根据中国船级社碳中和评价认证,从2022年1月1日至当年8月31日,象屿综保区实现减排量为933.02吨二氧化碳当量,已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碳中和,而今后随着1#、5#等仓库的光伏设备装机并网,整个园区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6.72兆瓦,每年发电量将达868万度,可节约标准煤2734吨,实现二氧化碳碳减排约8663吨——不仅如此,在绿色运营的同时,象屿综保区实现高质量增长,2022年园区实现贸易总额3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三成。

象屿综保区港口电动堆高机。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上述绿色低碳发展成效,得益于象屿综保区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近年来以打造零碳智慧综保区为目标,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方位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精准化核算规划碳中和目标设定和实践路径,以智慧化管理实现物流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运营数字化转型,“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碳吸收自我平衡,成为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零碳综合保税园区”。

期间,探索光伏储能应用,构建绿色能源体系;推行低碳运营模式,打造绿色装备体系;推动园区数字转型,构建绿色网络体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对外窗口……象屿综保区多措并举,大力推进园区、企业绿色化转型。

象屿综保区1#仓库光伏面板。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通过光伏、储能等技术应用,2022年时自发电量即远超过用电量,多余电力通过港电公司实现电力上网。”厦门港务物流工作人员介绍,象屿综保区不仅充分利用闲置的仓库顶面空间,持续引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储能电站等减排项目(已完成1#仓库、3#仓库、5#、6#仓库、8#仓库铺设光伏发电板),持续优化园区用能结构,降低碳排放,还通过配置100KW/500KWH的储能电站、建设3.5兆瓦的储能电站,实现园区用电的“调峰填谷”,真正实现了园区内绿色电能源的自给自足,打造出国内领先的“能源自平衡零碳园区”。

同时,通过叉车“油改电”,大量采用电动托盘搬运车、电动物流运输车等新能源物流设备,以及通过仓库照明、散热设施、道路照明等设备由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型,象屿综保区有效实现“节能、零能耗、零污染、零排放”。

象屿综保区电动叉车和绿色全自动仓库。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此外,象屿综保区投入大量资源开展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如,通过整合构建智慧供应链,实现企业报关申报无纸化、监管智能化、通关自动化;配合港务智慧物流平台等系统,实现物流运输的全链条数字化监管;建成厦门港电智能光伏主站系统,提升园区能源使用效率等。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一场生态领域的硬仗,也是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厦门自贸片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厦门自贸片区积极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政策创新和实践,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象屿综保区只是范例之一。

象屿综保区新能源货车。厦门市生态环境局供图接下来,厦门自贸片区将进一步拓展光伏、风电、储能等新能源,深化打造低碳自贸片区;持续会同各有关方面,着力建成一个低碳全链条系统,探索建立全方位、多层次低碳体系;从深化智慧港口建设、推进低碳港口建设、提升新能源动力电池物流运输服务能力、完善港口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等方面,持续加快推动港口绿色低碳智能发展……“全力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探索出一条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争取全面带动二三产业和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厦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自贸新动力。”

推进低碳试点示范标准体系建设

象屿综保区、厦门自贸片区探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是厦门率先响应国家号召、践行“双碳”战略的写照。

2021年9月,国家要求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示范创建,鼓励探索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景区等试点示范。其后,厦门迅速启动低碳试点示范标准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和指导创建工作。

厦门低碳试点示范建设初具成效。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低碳试点示范建设,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建立是当务之急。”厦门市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介绍,技术规范体系的建立,有助于引导各示范区从能源、环保、资源、建设、管理等方面设置低碳建设指标体系,鼓励低碳试点示范工程在创建过程中,以指标体系为导向,不断进行项目筛选、优化、提升。

成果接踵而至:2021年,《厦门市低碳社区验收技术规范(试行)》等四项低碳验收技术规范率先在福建发布,填补全市乃至全省低碳示范区建设评价体系的空白,为各地低碳示范区、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及相关标准体系创建发挥借鉴作用;2022年,《厦门市零碳景区试点示范工程验收技术规范(试行)》发布,进一步补充低碳景区、近零碳景区验收技术规范,使全市景区低碳创建体系更加完整统一;2023年,组织开展《低碳示范区评价技术规范 工业园区》等三项地方标准的编制和修订工作。

全方位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创建

有规范有标准,更有系列实践:建立低碳试点体系、探索各领域碳中和、打造绿色低碳样板……近年来,厦门市通过科学分类推进,着力深挖绿色降碳潜力。

一方面,逐年印发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计划,按照新创、提星、巩固三个层次指导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工程,全力构建完善全方位、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

鼓浪屿建成二星级近零碳排放景区。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如,2021年先后开展了后溪工业组团、官任社区、厦门市植物园等20个低碳园区、低碳社区、低碳景区试点创建工作;2022年,进一步梳理开展25个低碳试点示范工程创建,包括新创鼓浪屿低碳岛等10个工程、提星集美后溪工业组团等14个工程、实施厦门马拉松等大型活动碳中和试点,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夯实“低碳”行动基础;今年以来,持续深化低碳试点示范创建工作,开展ABB工业中心等24个低碳试点示范工作创建,不断深挖绿色低碳发展潜力。

另一方面,借力重要活动平台,厦门积极创新公众参与渠道,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理念,陆续指导重大活动通过购买林业碳汇的方式实现碳中和,推动行政机关碳中和试点。

如,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通过在下潭尾项目以种植红树林的方式实现中和;2021年,厦门市湖里区行政中心开展低碳机关创建工作,成为福建省第一家通过碳中和的区级行政中心,金鸡百花电影节则实现电影节历史上的首次碳中和;厦门马拉松赛2022年首次实现碳中和,并在2023年通过与蚂蚁森林合作实现碳中和的同时,累计带动百万人次捐献碳汇;全国低碳日厦门主场活动2022年首次实现碳中和,2023年则完全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实现活动碳中和。

东坪山零碳景区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人民网记者 陈博摄值得关注的是,全方位开展低碳试点示范创建过程中,厦门还不断加强创新引领,打造出众多绿色低碳“样板”:除建成国内首个实现零碳排放的综合保税区——象屿综保区外,厦门还建成福建省首个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思明区东坪山近零碳排放试点示范工程(该工程通过在建筑、交通、能源、农业、林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综合利用低碳技术、方法和手段,实现区域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步趋近于零,2021年入选生态环境部绿色低碳典型案例,其后不断提升创建水平,成功创建成东坪山零碳景区);建成福建省首个实现近零碳排放景区的世界文化遗产地——鼓浪屿二星级近零碳景区;2023年5月,建成全市首个三星级低碳园区——湖里区盛德东南新能源电动汽车生态园低碳园区,该园区持续提升改造,探索发电、节电、储电能力,可为其他低碳园区建设提供借鉴。(余乃鎏 陈智勇)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