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前11个月,全省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1999.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6.4%,进出口、出口规模分列全国第7位和第6位,增幅在前7大进出口外贸省市中均位列第一,分别高于全国4个和4.3个百分点。
在严峻复杂的外部形势下,从中央到省里,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成为引领福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福建外贸逆势而上、量质齐升。
练好内功深化贸易产业联动
福建省尚飞制衣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气凝胶夹克,斩获去年广交会出口产品设计奖纺织服饰类仅有的两个金奖之一。
“石墨烯、纳米材料在我们的产品面料中被广泛运用,我们坚持研发创新,生产人无我有的产品,做到有话语权、高附加值。”尚飞制衣总经理陈耿笑称,他的诀窍是“把客人养懒”。
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值占据福建整体外贸出口值近四成,不仅是出口主力,更是出口稳健增长的内在动力。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向外寻求成本洼地。
尚飞1.6万名员工中,在越南、埃塞俄比亚和卢旺达的有1.3万人。
转型创新,方得永续发展。
面对国际贸易形势的不确定性,我省落实“稳外贸”不打折扣。一方面密集出台稳定和促进外经贸发展措施。另一方面夯实产业基础,增强外贸发展后劲,用好产品敲开新市场大门。
据统计,2019年前11个月,全省纺织品、服装、鞋、家具、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等7类传统产品合计出口2791.2亿元,增长13.6%,增幅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
“尤其是工业品出口交货值增长6.8%,大幅好于全国的1.5%;工业增加值增长8.8%,也好于全国的5.6%,体现了产业对出口的强力支撑作用,也体现出口对产业的促进作用。”省商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深耕“一带一路”开拓多元化市场
近年来,以东南亚和中南美为主要市场,外销正在成为东南汽车一个新的增长点。
东南汽车发展战略部部长钟维介绍,2018年东南汽车外销产品数量相比前一年增长了400%。去年前8个月的外销量就已超过2018年全年。
因时因地制宜,出口方式也更趋多样化。东南汽车突破一贯CBU(整车)单一出口方式,新增SKD(半散件)、同时正在开发CKD(全散件)等多种形式,以吸引更多合作伙伴。
不仅是把产品卖出去,直接赴境外投资兴业也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选择。然而,不少企业却只看到当地的劳动力充足、工资低的表面现象,却忽略文化差异、人才本地化等问题,投资设厂成功率不理想。
泉州双喜制衣有限公司也曾受制于管理人才缺乏和员工素质低下,于是投资创办泉州双喜科技学校,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工匠。
利用既有的办学优势,2017年双喜公司筹备在缅甸投资办厂之时,即派人到越南走访调研中资企业。他们与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由企业选送当地优秀的员工,到双喜科技学校进行为期1~3年的针对性学习、培训。
第一批结业学生回国后的表现证明了这一探索的成功。他们回到所在国公司任职后,带去了现代管理理念和吃苦耐劳精神,工资基本上能提升2倍以上,还影响了一大批员工。
去年前11月,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合计411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增速高于同期我省外贸进出口整体增速8个百分点,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4.3%,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不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表现同样活跃。去年前11月,我省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2154.3亿元,同比增长23%。
紧抓政策利好探索新业态
2019年12月27日,位于晋江陆地港的泉州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正式投入运营。当日,随着通关现场扫描机发出的“滴滴”声,4723件鞋服、小电器、小配饰等包裹经系统自动识别后,从泉州直接发往全球各地。
年终岁首之际,我省跨境电商发展迎来重大利好。福州、泉州入选第四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企业对顺畅的外贸通路、高效的通关环境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在全球互联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互换局作为港口、机场之外的第三种国际口岸,重要性不亚于列入国际港口名录。”泉州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泉州国际邮件互换局的启动将有效提升进出口邮件的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有助于泉州跨境电商行业形成新的区域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际贸易的新业态,跨境电商对本土企业优化商品供给、完善服务质量、开展品牌建设的促进作用,已成业内共识。
2018年,尚飞制衣被亚马逊选中,成为其战略合作伙伴。仅用9个月,尚飞就实现了亚马逊月销量同比翻10倍。
石狮市场采购试点是探索贸易新业态的另一大亮点。这一让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也能从事外贸的新业态一年来捷报频传。截至目前,试点市场已备案各类市场主体7465家,涉及的商品类别共计17大类,出口国家和地区共计142个,圆满完成商务部下达的全年出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