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具体举措,是审计监督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泉州市审计局对引入该市的PPP项目进行严格把关并强化监督职责,有效促进了一批PPP项目规范运作、落地见效,助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截至目前,全市共有66个PPP项目入库,54个项目落地,总投资达600多亿元。PPP模式成效明显,入库数量、落地数量、示范项目数量均位居全省第一。其中,14个项目获得财政部示范项目,27个项目成为省级示范项目。泉州市工业废物综合处置中心成为全省唯一同时获评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双示范PPP项目。
“PPP项目的生成、建设、运营过程相对复杂,传统政府投资审计模式已不再适合。”泉州市审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该局组织对7个正在实施的PPP项目情况进行审计调查和研究,探索政府投资审计的新途径,总结提出PPP项目审计的重点、方法,对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审计在促进稳增长、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中的作用。
在项目审计方面,该局重点论证引入PPP项目的“必要性”,运行中的“可行性”及运营后的“效益性”。深入分析PPP项目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生态效益情况,特别是对项目的实施方案、效益评价及财政承受能力进行论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投资“乘数效应”。同时,根据PPP项目操作实施的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五个阶段选择审计监督的主体,在不同的阶段对项目实施机构、项目公司及相关单位开展审计监督。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在审计过程中,充分运用计算机大数据与工程数据对接,通过AO现场审计实施和OA办公软件的实施运用,建立资源共享的数据平台,实现审计过程的业务指导和质量把关。积极运用CAD、晨曦软件等工程专用软件和VB、SQL_SERVER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计算机审计辅助审查,在设计变更的真实性和必要性、工程造价准确性、资产管理现状以及大数据筛查等方面强化专业审计,切实提高了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提升了政府投资审计工作的时效和成效。
在此基础上,该局通过审计,揭示了PPP项目在立项、建设、管理等环节还存在问题,力促项目运行机制日渐完善。并建议重点谋划社会需求大、行业前景好的项目实施PPP模式,促进PPP 项目的行业领域多元化。建立公平的风险分担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实施有效的倾斜政策,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向公共设施PPP项目的建设,最大可能地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公益性。对PPP项目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审计和绩效评价机制,包括建设管理绩效评价、经营效果评价、社会公益性评价等,并及时将结果予以公开,提高项目的透明度。(刘育铭 孟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