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切换
新闻
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福建养老产业发展
2019
03/24
21:55

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是数据科学,数据科学以海量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挖掘等手段来寻找海量数据中潜在的规律。大数据是技术平台,海量数据的收集、存储以及提取挖掘不同于常规数据,需要全新的软硬件技术支持。大数据是研究方法,已经进入生物信息学、健康医疗、养老服务等数据密集型领域。大数据就是潜在资源。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占总人口17.3%,我国从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从衡量老龄化社会负担指标老年抚养比来看,从2000年至今,我国老年抚养比加快增长,建立完善高效、专业、系统的大数据养老生态体系是服务新时代养老事业的有效途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十九大报告为传统行业如何与大数据相融合指明了方向,为实体经济增加新动能注入了强大力量。2015年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鼓励健康服务机构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公共信息平台,提供长期跟踪、预测预警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40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数字福建”建设的若干意见》(闽委发〔2015〕4号),2016年,省政府颁发《关于福建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明确要求充分发挥大数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充分释放大数据驱动创新发展、提高治理能力、创新公共服务的巨大潜能,加快发展大数据产业,推进信息化建设应用迈向大数据发展新阶段,进一步提升数字福建建设成效。我省历经十几年的探索和逐步发展,数字福建成效明显,福建大数据产业发展已具备相当基础,已形成一批在大数据硬件设备、应用软件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类企业。福建不少云计算及大数据服务和产品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目前,福州正着手建立城市居民养老信息平台,将老人的年龄、身体情况及子女情况汇聚于信息中心,运用大数据,将养老需求和养老机构进行匹配对接,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养老服务。但是,我省大数据养老仍存在技术资源短缺、大数据应用领域的领军人才和专业机构相对缺乏、大数据养老产业发展总体偏弱等问题,特别是针对微利属性和风险较高的养老产业来说,我省还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大数据养老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大数据养老产品种类单一,医养结合大数据中心建设亟待加强。结合目前老龄化社会客观实际,我省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大数据养老建设。

升级大数据基础设施。根据地区实际,加快实施宽带战略,组织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进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加快提升移动通信网络服务能力,促进网间互联互通,大幅提高网络访问速率,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提升互联网的覆盖度和应用率,使各行业、各领域、各区域都能使用,人、机、物实现泛在互联。构建线上线下、天地一体化互联网络。优化数据中心布局。着力突破核心芯片、高端服务器、高端存储设备、数据库和中间件等薄弱环节的技术瓶颈,加快推进云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研发和应用。大力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等解决方案以及高端传感器、工控系统、人机交互等软硬件基础产品,为实现大数据养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专业的硬件支撑。

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多部门联动协同,包括卫生健康部门、科研部门、金融部门、大数据企业、高等院校等联合开发大数据养老产业云信息服务平台,从最基础的老年人信息档案,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家庭成员、健康状态、生活自理状况、体检信息、养老需求等数据信息,实现职能服务部门、养老机构、卫生保健部门、金融部门、大数据企业及老年人群体之间的有机衔接和联动协调机制,构建集技术开发和保障、服务需求收集和整理、监管标准统一和规范于一体的综合大数据管理服务体系,包括信息呼叫中心、信息管理系统、终端呼叫器及服务平台所整合的各类服务资源,并充分利用面向对象技术,不断在实践应用中完善服务体系,拓展服务的广度、宽度和深度,让服务云随处可见、无处不在,成为老年人生活的贴心云、知心云、暖心云、舒心云。

深化大数据医养融合。建立医养大数据中心,医养结合大数据涉及整个人生命全过程,包括个人健康信息、医疗药品服务、疾病预防监控、食品健康安全、医疗保健等多种数据的融合。了解各区域老年人基础数值,掌握老年人当下情况,做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的对接,使医疗机构或医生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提前了解,逐步建立有区域特色不同老年疾病精细化医养结合的入医标准和入养标准,进而建立不同老年疾病医养结合的医标准和养标准。依托“互联网+”,完善双向转诊机制,将医生与护士的繁忙程度、患者的等候时间、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药品等医疗耗材存量、床位等配套服务情况,通过数据实时传输到大数据中心,实现信息实时交互,通过云计算技术进行大数据分析,提供智能调度服务,综合医院的实时状态和患者的就诊状态,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最科学的诊疗方案,为患者提供一个最优化的就诊流程,即老年人达到入医标准时,即高效便捷地转到医疗机构进行有预判的医疗诊治,好转后达到养标准,安全舒心回到养老机构进行康复和护理。鼓励部分养老机构增设医疗服务资质,做到“养中有医”,也逐步探索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服务,做到“医中有养”。逐步完善一个有据可依、流转顺畅、责任明确、覆盖广泛、富有效率的医养结合数据体系、决策体系和服务体系。

丰富大数据养老产品。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理念与养老服务建设相融合,对传统养老服务业态改造升级,通过智能终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APP应用、互联网云服务平台、线下服务多位一体的服务系统,提供更多个性、高效的智能养老服务。开发更适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特点的智能手带、腰带、专属卡等数据采集设备,将老年人的生活信息实时记录实时上传,建立数据档案,借助人工智能和模糊计算等技术,提前进行预知预判,从而有针对性地做好风险防范、照料应对和服务保障。让老年人的生活信息既记录在案又深入挖掘,老年人的生活服务既有据可依又互通共享,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既丰富多彩又安全可控,最终依托对大数据的收集、整理、挖掘和分析,将养老事业由传统的模糊被动的后端治理,变为未雨绸缪的积极主动的前端服务。

提供大数据日常照料。针对目前空巢老人、独住老人、孤寡老人较多的新形势,结合老年人行动不便、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等身体特点,通过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客观需求,依托大数据处理的云系统信息控制平台,将平台连接养老服务机构、社区、老年个体和相关服务主体,老年人或家属可以根据需求,点击需求服务项目,包括提供上门日常照料服务、代办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家政服务、维修服务、陪护服务、配送服务等。社区服务人员即时接收需求信息,并实时派遣服务人员上门服务,服务结束可点击评价,并反馈服务主体,实现双向互动沟通,通过大数据的共享便捷机制,不断完善和提升服务。

完善大数据文体服务。通过广泛收集老年人精神文化休闲需求数据,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信息服务纳入平台建设范围,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彩、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食粮。充分发挥老党员老专家老教授的辐射力影响力带动力,积极打造集展示阳光心态、畅谈发展变化、体验美好生活为主的正能量传播服务平台,鼓励他们讲光荣历史、讲革命传统、讲亲身经历、讲好人好事、讲发展变化,不断汇聚正能量传播正能量。积极构建精神交流休闲、娱乐交友学习、健身健美健智的精神乐园,实体和虚拟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个体和群体相结合,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相结合,线上可提供宣讲、唱歌、棋类、读书、交友等服务,线下可提供跳舞、旅行、书法、绘画、散步、相对柔缓的台球和乒乓球等服务。

保障大数据信息安全。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和用户个人信息保护。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等制度和网络安全国家标准的要求,加强大数据养老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建设完善养老信息安全监测评估、监督管理、标准认证和创新能力体系。重视融合带来的安全风险,完善养老数据共享、利用等的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完善养老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制度,确保养老数据信息安全。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