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潮起千帆竞,勇立潮头逐浪高。新春到来之际,滨海新城一片生机勃勃,一大批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园区里处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东湖湖畔,承载着“数字经济”的内涵,数字中国会展中心像一艘“数字福船”,即将扬帆起航。
截至目前,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注册企业累计已达234家,注册总资本260亿元,健康医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数字经济产业呈现集聚发展的蓬勃态势。
企业排队入驻
走进滨海新城东南大数据产业园,研发楼二期五栋“海丝祥云”主题设计风格的崭新白色大楼,组团式矗立在园区路口,与旁边的“两朵云”(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相映生辉。
“从去年7月到今年1月,申请入驻并通过审核的企业已经突破80家,园区研发楼可供办公面积已经非常紧张。”福州新区长乐功能区管委会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已经入驻的联通(福建)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等企业,春节后还将有一大批人工智能、大数据、芯片等领域企业陆续入驻。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据介绍,凭借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和优惠的政策支持,通过主题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创新模式,滨海新城去年招商成果颇丰。截至目前,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含网龙片区)注册企业累计已达234家,注册总资本260亿元。截至去年11月底,注册企业累计销售总额204.45亿元,税收总额10.35亿元。
乘着数字经济发展的东风,健康医疗、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端产业要素正加速向园区汇聚,呈现集群集聚发展态势,数字经济动能加快释放。据介绍,2018年,东南大数据产业园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4家准独角兽企业正在快速成长。
作为滨海新城“产城融合”的重要载体,该园区将打造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集聚区、“数字中国”应用示范区、国家东南区域大数据中心、国家大数据应用创新基地,推动滨海新城产城融合发展。
“两朵云”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紧挨着研发楼二期,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政务云”和“商务云”两栋大楼在园区傲然挺立,独特的外观造型格外引人注目。
据数字福建云计算运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我省大数据加工工厂和交易开放平台、大数据产业的“心脏”,建成投运以来,“商务云”主要面向社会和企业提供数据中心服务,并基于“海丝乐云”,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服务;“政务云”则主要为省级机关开展电子政务应用提供支撑服务。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政务云平台已累计承载165个单位619个项目(其中湖东路云平台108个,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云平台511个),共1160个应用系统,提供了3242台虚拟服务器、1582TB存储、580个数据库实例及配套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服务。
目前,数字福建云计算中心(商务云)已有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家东南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五大国家级重大项目以及福建省超级计算中心(二期)等三大支撑平台入驻;打造出包含存储云、计算云、应用云的多层体系云计算平台,为贝瑞和康等园区企业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存储、分析等云端服务。同时,借助云计算中心,长乐区正大力推动、引导纺织等传统产业“上云上平台”,以降低运营成本、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我们正积极配合政府开展的‘万企上云’行动,聚合产业链资源,构建云服务生态圈,为社会经济各领域提供服务支撑。”该负责人表示,未来,这里将成为东南大数据产业的数据汇聚核心承载平台,推动更多国家级重点大数据中心落地,带动产业集聚,推动东南区域数字经济产业发展。
落地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走进研发楼一期7号楼,福建贝瑞和康基因技术有限公司的医学实验室和办公场所占据了半栋大楼,实验室各科室里都有科研人员忙碌的身影。
“我们的实验室单是引进的两台Novaseq6000高通量测序仪就价值两千万元,目前福建只有我们有这样的设备。”该公司产品研发部主管王岩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公司投资建设的福建贝瑞和康数字生命产业园也在加快建设中,项目主体工程预计3月封顶。贝瑞和康将全面加快在滨海新城资业务拓展,并通过产业园建设,在滨海新城搭建覆盖产、学、研、资四大板块的生态系统,打造全球首个精准医疗大数据集群。
看好滨海新城的未来发展,像贝瑞和康一样,很多企业都准备在这里“大干一场”,纷纷加快企业园区、总部大楼、科研中心等项目建设。
如今的滨海新城处处可见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这些重大产业项目的建设将成为滨海新城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动力,引领、带动新兴产业加快崛起,推动滨海新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