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农业厅印发通知,切实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茶叶、蔬菜、水果、畜禽等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努力实现到2020年4个产业全链条产值均超千亿的目标,并研究制定了《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现代水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和《加快现代畜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现代茶叶产业
福建省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茶类众多,茶叶品牌认知度高,茶叶生产科技领先,质量安全水平较高,精深加工不断拓展,效益持续提升。与此同时,也存在茶叶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普及面不广,精深加工开发不够、价值链不高,茶叶品牌多而不彰等问题。为此,《加快现代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以下几个主要任务。
第一产业方面
在福鼎、政和、建阳等闽东北茶区,加大白茶等福建特有茶类发展;在红绿茶区改造完善设施设备,调高特色高香型红茶类比重。在闽东红绿茶区、闽南乌龙茶区重点推广金牡丹、紫玫瑰、春闺等高香型、制优率高、适制性好的茶树品种,推进低产茶园改植换种,提高品质。
积极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推行茶树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茶树栽培技术相结合,配备自动化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茶园水肥管理精准化、病虫害防治科学化、茶产品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燃气、电等)替代柴、煤等传统能源,提高茶叶初制加工产品清洁化生产水平。
第二产业方面
推动茶叶企业、茶叶合作社制定完善企业标准,推动技术创新,改良生产工艺,提升产品档次,组织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茶叶产品,提升标准化加工水平。
鼓励开发速溶茶、保健功能茶、休闲茶食品、茶生物制剂和添加剂等产品,重点扶持企业加快茶叶深加工产品系列化开发,支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茶叶深加工设备。
第三产业方面
加大以“清新福建、绿色农业”为主题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巩固提升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福鼎白茶等10个重点区域公用品牌,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强品牌茶叶的系列化多样化开发,推动茶叶标识销售。
鼓励新型茶业商业模式创新,实施线上线下结合,促进茶叶电子商务规范发展,加快实体店功能转型。支持开设品牌专卖店、连锁营销、电子商务和现代茶馆茶楼等经营网点,提升设施设备水平,加强品牌推广,逐步构建现代营销体系。持续开展“闽茶海丝行”茶叶经贸活动,扶持有条件的茶叶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按照建设“茶叶生产示范区、文创艺术集聚区、养生健身度假区、茶园风光观赏区、茶叶交易集散区、茶文化体验区、茶乡民俗体验区、户外运动休闲区”的目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茶叶)小镇建设新模式、新业态。
在武夷山、安溪、福安、福鼎、大田、漳平、永春、华安、建瓯、蕉城等地建成10个特色农业(茶叶)小镇。
现代蔬菜产业
福建生态环境优越,气候条件适宜,蔬菜品种丰富多样,产品质量优良;冬春蔬菜和夏秋高山蔬菜优势明显;设施蔬菜发展迅速;蔬菜自给有余、大量外销,蔬菜出口稳居全国前列。与此同时,也存在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覆盖面不广,冬春等优势蔬菜挖潜不充分,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不强,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冷链物流短板较为突出等问题。为此,《加快现代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以下几个任务。
在闽江口以南冬春蔬菜优势区域(福清、长乐、涵江、惠安、晋江、同安、南安、龙海、漳浦、云霄、诏安、南靖、平和、长泰等地),扩大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茄果类,苦瓜、黄瓜等瓜类冬春上市蔬菜面积。在鹫峰山、戴云山脉等中高海拨山区(屏南、周宁、寿宁、建瓯、闽清、大田、尤溪、政和等地),大力发展夏秋高山蔬菜。在城市郊区(闽侯、闽清、连江、同安、翔安、龙海、长泰、蕉城、延平、新罗等地)发展不耐贮运的叶类蔬菜。
在闽东南沿海着重发展抗台风、控温控湿性能高的设施棚型,在闽东、闽西北、闽西重点发展保温性能好的设施棚型,扩大冬春设施蔬菜面积。
积极打造集约化专业育供苗中心,推广蔬菜新品种,提高嫁接苗的普及率,减轻连作障碍,提高产量、质量、效益。
积极发展蔬菜集约化、轻简化生产,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化作业、物联网、智能操控等设施装备。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行蔬菜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扶持发展基质等无土栽培,克服土壤连作障碍,增强土地产出能力。
完善蔬菜分级、包装、保鲜(冷藏、气调)、初加工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提升采后商品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
积极推进蔬菜精深加工,实施技术改造升级,开发干制蔬菜、冻干蔬菜、蔬菜汁等精深加工产品。
加强蔬菜物流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蔬菜冷链物流园,建立从产地到市场的冷链体系,延长蔬菜特别是优质蔬菜的货架期。
重点建设闽菜外调物流中心,在主产区改造建设一批产地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福州海峡蔬菜批发市场、厦门闽南果蔬批发市场,形成我国南方重要的冬春蔬菜物流中心。进一步发挥我省冬春蔬菜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优势,开拓长三角、珠三角、京津、港澳等地区市场,以及日本、东南亚、韩国、欧盟、俄罗斯等境外出口市场。
推广农超直供对接、产品直销直供平台,完善电商销售模式,打造一批较成熟的蔬菜定制配送、农超直供、电商销售主体。不断拓展蔬菜产业的多种功能,加快与休闲观光、定制配送、中央厨房等相结合,打造一批集生产、物流、科研、展示、旅游、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龙头。探索发展开心农场认种、网络监控、微信微博关注等新模式、新业态。
积极培育地方区域公用品牌,突出打造“福鼎槟榔芋”、“永安飞桥莴苣”、 “永安黄椒”、“建宁莲子”等一批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建立完善产品分级标准,使用统一包装、统一标识销售,强化公共品牌管理,指导行业协会建立品牌运营管理机制。
现代水果产业
福建地处南亚、中亚两个气候带,境内多山,气候类型多样,水果种类众多,品质优良,鲜果供应期长,尤其是以福建百香果为代表的新兴水果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果业发展中也存在果园基础设施薄弱,水果熟期集中导致结构性卖难,标准化、规模化、设施化生产水平不高,分等分级等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缺乏,果品精深加工发展滞后,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为此,《加快现代水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以下几个 主要任务。
调减非适宜区果树面积,引导果农适地适栽,使主栽果类向适宜区、最适宜区集聚。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新兴水果产业, 在闽南、闽东沿海地区,重点发展百香果、莲雾、毛叶枣、番石榴、杨桃、火龙果等台湾水果,在闽西北、闽东山区发展百香果、蓝莓、猕猴桃、黄桃等特色果类 。
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水果主产区调整品种结构,增加早熟、晚熟品种的比例,适度扩大加工鲜食兼用品种比重。
在闽南、闽东南沿海台湾水果主产区,发展以水肥一体化为主的设施栽培;在闽西北、闽东山区百香果、猕猴桃等特色水果产区,发展以温室大棚为主的设施栽培;在葡萄、猕猴桃、桃、梨、杨梅、枇杷等水果产区,发展避雨设施栽培;同时,通过果实套袋、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提高果品品质。
建设果园喷滴灌和水肥一体化、排蓄水系统、果园道路等基础设施,推广使用山地果园专用运输机、轨(索)道输送机等机械设备,减轻劳动强度,节约人工成本,提高果品效益。全省推广使用果园机械设备10万台,减少果品损耗10万吨。
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果品无损检测、分级、贴标、包装、保鲜(冷藏、气调)等水果采后商品化处理。
积极发展柚子、青梅、橄榄、李、猕猴桃、黄桃、火龙果等福建特色果品精深加工,支持开发果汁饮料、冻干食品、精油等产品。
建立完善水果从产地到市场的冷链体系,延长果品特别是完熟采收优质果的货架期,提高果品增值率。在水果主产区建设一批优质水果冷链物流产业园,增强现代物流与冷链系统等公共服务能力。
鼓励支持各地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如平和琯溪蜜柚、永春芦柑、建宁黄花梨、德化梨、福安葡萄、福安穆阳水蜜桃、古田油柰等。依托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打造十大水果产销联盟,并建立完善产品等级标准,推行统一包装、统一标识销售。
以福建百香果电商销售为突破口,积极推动水果线上线下联合销售,加强互联网与果品标准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采后商品化处理设备、果品冷链基础设施融合发展,鼓励开展果品网上宣传、网上直销、果品配送等业务。
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在规模生产基地,在城市郊区、重要景区周边打造一批果业休闲观赏采摘园,加快建设水果种植体验基地、摄影基地,完善道路、供水、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促进水果一二三产业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