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寿宁地区有着闽东颇具代表性的山区地形,山深林密,曲折难行。明代著名小说家、曾任寿宁县令的冯梦龙曾有诗形容:“地僻人难到,山多云易生”。以下党乡为代表的寿宁山区农村,曾经长期处于赤贫状态。然而即使困于大山深处,下党人在党和国家各级部门的关怀和政策扶助下,依然踏破荆棘、努力向前。
曾任宁德市地委书记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及过曾经三次到访过的下党乡。这个绿水青山环抱中的美丽地方,曾经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照明电、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谈起当年之难,曾经陪同考察的下党乡前党委副书记刘明华说:“我们总书记去年还说道:‘下党乡在寿宁县,从宁德到寿宁,坐车要一天才能到,都是盘山路。当地有‘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的说法,形容行路之难(因为车岭非常险峻,九岭则非常长)。那还是到县城去,去乡镇就更不容易了。’”
在这种困境下,不仅仅是生活贫苦,连基本的医疗、教育和生产生活条件都无法实现。下党乡下党村村民王光朝谈到,1989年乡卫生院院长王金章下乡出诊时突发疾病,全村的青壮年抬担架紧急送医,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我们下党群众组织起来,十几个人把他用担架抬着,送到托溪去治疗。两地距离有二十五华里路,我也去参与了抬人。还没到托溪卫生院,不行没办法救了,在半路就去世了。非常苦,真的,以前太苦了。”
下党群众面临的现实困难,让习近平总书记自1989年到1996年间三次赴下党调研、现场办公,其精准扶贫的思想方针也正是在闽东地区的考察中逐渐形成和发展。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特色产业发展为经济动力,下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向上路。刘明华表示,这其中最大的成果,莫过于如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建设:“在总书记的牵挂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下党乡纵向来比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主要的一个变化就是道路变通了,如今我们有了五条进乡公路,十条进村公路。(道路通畅了),群众就丰衣足食了。”
随着道路的通畅,下党乡自身的特色产业有了得到发展的机会。和闽东其他地区一样,下党农民多有种植白茶维持生计的传统。然而零散茶农的种植、进山茶贩的低价收购,并不能从实际上拉动村民收入的增长。下党村党支部书记王明祖介绍说,自2014年起,下党乡在各级政府和福建广电集团的帮助下,开始了中国第一个可视化扶贫定制茶园“下乡的味道”项目,提出了“只卖茶园不卖茶”的营销策略:甲方以亩为单位定制茶园,茶农按可远程监控的标准化流程种植、采摘、制作完成,将规定产量的成品茶叶发送至甲方:“我们以‘卖茶园不卖茶叶’的方式来做。我们卖茶园一亩地的话,(甲方支付)两万元,等于是‘销售+扶贫’的理念来帮助这些贫困户。这两万元由加工方与茶农分成,确保他增加收入,提高茶农加入(定制茶园)合作社的积极性。”
比起自己负担种植、制作、销售,这种定制化手段减少了在销售环节茶农需要承担的工作量与价格风险,茶农的基本收入得到了充分保障。2014年下党村以股份制形式成立梦之乡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村集体占股20%,管理人员占股60%,村民占股20%,同年注册“下乡的味道”品牌。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农民收入得到了明显提高。王明祖介绍说,“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我们(2017-2018)年村财政收入是23.3万元,老百姓的收入与之前比,每亩地增加了4000多元。老百姓的积极性(大为提高)。”
截至2017年,下党村茶园茶青价格从原来的每公斤4.8元增加到20元、茶园收入从每亩2000多元增加到6000元,31户贫困户已脱贫,其中26户盖了新房。“下乡的味道”如今已经成为了下党人的一张名片,“定制农业”也逐渐在从茶叶拓展至脐橙、葡萄等多种农产品。而下党人探索脱贫致富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下党乡乡长项忠红介绍了下党正在努力发展的红色旅游模式:“我们策划(党建教育)基地‘五个一’内容(即重走一段路、重温一段历史、上好一堂党课、夜谈一次心得、举办一个仪式)的基础上,各个党校的人员以定期的模式来开展活动。我们就把党建的这一部分功能发挥出来。(下党乡)不仅仅是一个定期活动的基地,目前全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不仅是省内外、全国各地乃至一些外国友人也会来到这里(进行参观)。”
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特色文创……在下党人的眼中,下党乡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很多。冯梦龙昔日“凿开山混沌”的大志、“垂白鬻孤孙”的忧思,都被今天的下党人一一实现和解决。这片深山中的沃土,将会成为闽东大地上一颗更为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