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以来,福建省国企改革在不断探索中深化。改革开放初期,国企一度是亏损的代名词,如今的福建国企发生了核心变化,国企已经从政府机关的一个附属生产单位,转变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并取得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五年来,各级国资委持续攻坚克难,推动我省国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发展活力显著增强。在新的历史起点,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梳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持续推动福建国企国资改革迈向深入。
当前福建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看到发展成绩的同时,需要清醒地认识当前福建省国有资本改革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这些发展短板和不足,亟待下大力气破解。
一是竞争力还不够强。目前,福建省国有企业规模普遍还不够大,从营业收入这一主要指标来看,福建省营收超千亿元的国有企业寥寥无几,17家省属企业中,营收超过500亿元的仅一家。龙头企业数量仍然较少,没有能够牵动全局的大项目优质项目,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竞争力和话语权的行业“独角兽”公司更是寥寥无几。这些年,福建省国有企业的资产规模增长非常迅猛,但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未随规模、资产与效益同步提升。很多国有企业甚至还存在战略不清晰、盈利能力欠佳、高端人才缺乏、后续发展乏力等问题,与引领福建经济提质增效的要求、与打造一流企业的目标,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目前,福建省属国有资本配置在第三产业,像外贸集团的健康养老、招标集团的技术服务业等等。图为福建外贸集团投建项目:总高173.5米、39层的超5A智能型海西商务大厦即将全面竣工。
二是国有资本布局还不够优化。经过历次的国企改革,留下来的大部分国有资产都是顺周期的资产。企业的优势产业和核心主业还不够突出,大部分国有资本仍然主要分布在传统行业领域,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端服务业等领域的分布偏少。以省属企业为例,相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省按年主营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规上企业总数量达1.7万家,分布38个工业大类行业),省属工业企业产值主要集中在冶金、化工等传统产业,分布还不够优,抗经济波动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够强。同时,我们还看到,近年来省属国企行业分化在进一步加大,企业盈利能力呈现进一步向周期性行业、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新经济的增长点仍然较为匮乏。这些发展短板极大地制约了我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国有企业面临转型升级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三是影响力和带动力还不够突出。过去的福建几乎没有重工业,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国家在福建的投入少,地方国企先天不足,基础差、实力弱,虽然我省的国有企业在过去经济高速发展期取得较大的成绩,但国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仍然不够。民营经济仍然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民营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超过三分之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尤其在工业领域,民营经济总量超过80%。相对而言,我省国有资本在高速公路、港口航运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冶金、石化产业链上游,发挥了较好的基础支撑作用;但国有经济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牵引带动作用还远远不够。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现阶段福建省国有企业的市场意识还不够,要项目、要支持,“吃政策饭”的发展思路较多,自身创新能力仍然较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对新技术、新产业的投入不足,缺乏高水平技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缓解和改观,将成为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现实障碍。
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要求,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确定发展思路的根本要求。我省国有企业需要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推动国有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可以说,国有资本转型升级的“老话题”与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在福建省国有资本发展问题上是融合在一起的。从中长期来看,国有企业承担着重塑我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任。为此,我省国有资本必须依据自身在全省经济战略层面的定位,做好“加减乘除”,做强传统基础性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逐步退出一批产能过剩或长期亏损业务。进一步夯实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推动区域产业迈向中高端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的带动力。总之,需要以高质量发展引领调结构转方式,以高质量发展重构国企改革动力体系,以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推动我省国有资本再上新台阶。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赶超发展的着力点
十八大以来,我省综合实力上了新台阶,全省生产总值从2012年不到2万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万亿元 ;我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比2012年年底翻了一番,具备跨越发展的基础条件。根据中央对福建实现赶超发展的战略部署,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今后三年,年均经济增速要保持在8.5%以上。我省赶超发展战略要求国有企业发挥骨干和带头作用,推动我省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与实现赶超,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内在统一于深入实施“十三五” 规划的过程,统一于“再上新台阶,国企当先锋”的改革实践之中。以高质量发展实现赶超目标,意味着依靠创新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需要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夯实发展后劲。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国有资本优化布局的重要抓手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是我省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如前所述,我省国有企业,尤其是省属企业存在规模持续增长但效益质量不高,企业的主业范围覆盖面广但产业布局不够优化等现实问题。为此,需要聚焦重点,着眼价值创造引领经营业态转变,优化国有资本投向,助力企业找准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建立起与企业发展阶段和规模实力相匹配的投资布局结构,不断优化资本布局,夯实资本质量。推动国有资本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同时,通过构建“大国资、一盘棋”,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内部资源整合 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推动福建国有资本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设想
多措并举推动资源整合和企业重组
因为一些历史原因,福建现有的国有企业,在不同企业中仍然存在资源配置及业务板块重叠的现象,以省属企业为例,不同企业在港口物流、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能源电力、医药、水务、科研院所、招标代理等业务方面存在交叉重叠现象。
从优化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不少业务板块还是同类同质的,由于分布在不同企业之间,还存在着项目、市场等利益竞争,把有限的资源进行专业化整合,这是实现协同发展的根本途径。具体地,可根据情况适时推进重组整合,也可通过股权的调整,实现专业化重组。比如,对于拥有上市公司的集团企业,可通过增发、换股、资产置换等方式,吸收合并国资系统内同类资产,通过股权调整完成整合。对于业务板块同质(或相似)的集团企业,还可通过交叉持股等方式,推进合作协作,促进发挥战略协同效应,待公司管理体系平稳过渡后,时机成熟时再通过整体资产置换的形式实现资源整合。涉及全省一盘棋发展战略的产业,可借鉴上海等地经验做法,争取省级政府授权,成立国资流动平台,以股权为纽带,通过股权划转方式实现同类资产整合。总而言之,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打碎坛坛罐罐,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把分散的个体变成有机的整体。
大力推进国有资本证券化
资本证券化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最佳形式,是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资监管的最佳手段。推进资本证券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企业管理提升的过程。资本证券化后,企业产权将直接由政府控制的单一主体变为多元主体,有助于企业形成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相互制衡的治理体系,倒逼企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盈利能力,也有助于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可以说,资本证券化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牵一发动全身的“牛鼻子”工程。
目前,福建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29家(A股,2家金融类,27家非金融类);其中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1家(A股),数量并不多,市值也普遍偏小;截止2017年底资本证券化率为43%,与沿海兄弟省份相比算是偏低的,我们还有较大差距。在这一轮国企国资改革大潮中,各省市都非常重视资本证券化工作,不少省份提出“十三五”期间资本证券化率目标高达80-90%。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国有资本证券化,通过稳步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和引进战略投资者,同时利用好现有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平台,多形式支持优质资产加快上市进程,力争每个主营业务板块都有一个上市公司。
加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目前,我省国有资本布局分布主要在传统产业,这是现阶段仍然难以规避的发展障碍。但是,只要往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情况就可迎来改观。比如,省电子信息集团,近年来在“填芯 强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我省三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承建多项关键项目,积极向技术含量较高的中上游产业链延伸,不断推动集团产业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型。省能源集团在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做了大量前瞻性的工作,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打造新的增长极,才从“一煤独大”发展到多元化产业支撑的大集团。
由于我省国有资本大部分都处在传统竞争性的领域,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是结合当前实际非常现实的路径。在没有跳出企业所熟悉的领域的情形下,沿着产业链延伸,应该说是风险小、见效快的方式,现阶段这对每个企业来说都有一定空间。尤其是对于传统业务边际贡献下降的企业,要通过兼并收购、战略入股或者合作开发,或者通过股权投资基金遴选优质项目等多种方式,推动产业链合理延伸和扩展。再则,值得特别引起重视的是现代服务业,包括生产型服务业和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目前我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仅为43%,而全国的这一比值已超过50%,我省与全国的差距仍然较大,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省委也在下决心推动三产的发展。目前省属国有资本有不少资源配置在这一领域,像省交通集团的现代物流业、投资集团的金融服务业、旅游集团的旅游服务、外贸集团的健康养老、招标集团的技术服务业等等,正在夯实经营优势,涉足上述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通过产业链的拓展,不断强化和提升特色和优势。
相对而言,我省国有资本在高速公路、港口航运等基础设施领域以及冶金、石化产业链上游,发挥了较好的基础支撑作用。图为福建石化集团项目夜景。
持续推进“全牌照”金融控股平台建设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区域经 济一体化持续加速,产业协同发展已成为大 势所趋,金融混业经营、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将成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家也在持续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综合经营趋势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与此同时,可以看到,中央企业金控集团、地方金控、民营金控等金融混业经营经营机构在加速“跑马圈地”。应该说,打造全牌照金控平台,对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意义深远,通过汲取和聚集金融资源,可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资本支持。
目前,福建省政府控股的金融机构达12家,分别涉及银行、证券、基金、保险、期货等,资产规模超过8万亿元,总资产在省级政府控股的金融机构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上海市。通过打造全省金融控股集团,对国有金融和类金融企业进行股权划转、调整与新设,利用不同金融牌照的优势发挥协同效应,实现各板 块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对于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产业资 本和金融资本同频共振,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