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经信系统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题,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发展、新兴先导产业加快发展、调整优化产业转型发展,成效明显。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企业研发经费分段补助实施办法,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高性能锂电池、稀土分离等重大技术实现突破,发光材料、磁性材料等技术装备水平国内领先。支持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127家高水平研发创新平台建设,试点培育首批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目前,全省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4家、重点实验室214家、企业技术中心489家,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64家。
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优化产业供给结构。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新一轮促进工业和信息化龙头企业改造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7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40家。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一期)、中化乙烯和炼油改扩建、上汽集团宁德生产基地等一批产业龙头项目启动建设。出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暂行办法,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4家,推动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协同发展。
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增强内涵发展动力。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专项行动计划,修订印发《福建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资指导目录》,加强技术改造投资引导。组织实施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2178项,加大技改资金支持,累计切块安排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3.2亿元。设立运作首期规模80亿元的企业技术改造专项基金,实施技改奖励普惠政策,实施省重点工业强基工程项目200项。2018年上半年,技改投资增长21.2%。
坚持以质取胜,提升制造业品牌价值。实施工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修订《福建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开展质量提升诊断辅导,全省拥有工业名牌产品1372项、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14家, 28个工业品牌入选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获省政府质量奖工业企业21家,福耀、九牧荣获第二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推进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南安水暖厨卫产业成为我省首个工信部区域品牌建设试点。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拓展转型升级新路径。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出台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全省列入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11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67家、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17家,实施“机器换工”3万多台套,泉州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业软件支撑能力不断增强,精密传感、智能终端、软件与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等产品在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推进服务型制造,打造价值链高端环节。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推进主辅分离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若干意见,遴选省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90家,其中8家获评工信部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打造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和行业性公共服务平台19个。据对近700家大中型制造业企业调查,约有70%企业发展服务型制造,25%的企业已经实施或正在实施主辅分离。
推动园区改造提升,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落实促进工业园区提升发展政策措施,建立工业园区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实施园区改造升级工程包项目145个,强化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全省拥有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28家,其中国家级14家。以园区为载体,打造一批重点优势产业集群,2017年底产值超千亿产业集群(基地)11个,宁德不锈钢、锂电池等新兴产业集群迅速壮大。
力推进绿色制造,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推进建陶、造纸、印染、合成革等重点行业能效对标,在钢铁、建材、石化、有色等重点行业企业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开展水泥、燃煤火电机组节能量交易试点。实施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15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7个。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3.7%。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十三五”期间去产能目标任务的90%。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促进军地协同发展。落实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纲要及政策措施,开展军民融合项目对接,初步形成了以武器装备及配套、后勤保障装备、军事训练装备为特色的“参军”产业体系。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设备、抗拉超高性能专用铝合金材料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宁德市和龙岩市获批(军民融合)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深化产业合作,提高制造业开放发展水平。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成功举办海内外闽商回归项目对接会、国际资本投资福建对接会,2016-2017年全省累计实际使用外资1103.1亿元。推动闽台产业深度合作,引进51家台湾百大企业。深化国际产能合作,完善“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全省备案核准对外投资额166.8亿美元。扩大优势装备出口,厦船重工、新龙马、金龙客车等产品出口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