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上半年经济成绩单中,我省就业状况总体平稳,稳中向好。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32.33万人,完成全年任务58.78%;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75万人,完成全年任务87.5%;期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3%,控制在4.2%目标以内。
就业稳了,收入涨了。据住户抽样调查,上半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16元,居全国第七位,同比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3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1元,增长9.3%。
就业形势稳 “饭碗”端得牢
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我省始终把百姓的“饭碗”当作重中之重,全力保障就业局势稳定。
“今年上半年,我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进一步巩固,这些都对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形成了有力的拉动。”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为确保全省就业“稳”字当头,我省不断充实“就业创业政策超市”,针对不同群体需求和特点,逐步形成立体化、多层次、群体全覆盖的就业创业政策体系,以精准施策促精准就业。同时,组织就业目标责任制督查,加快就业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加快审批和资金拨付,确保各项政策及时兑现,提高群众获得感。
针对重点群体就业,我省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础成长计划,同时当好“就业红娘”,“一对一”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想方设法帮助莘莘学子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实施2018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563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引导他们在基层挥洒青春,成就自我。
“毕业了,去创业”“老家机会也不少,回乡创业去”“科研人员可以带着项目创办企业,我想试一试”……上半年,为打造创业带动就业升级版,我省继续实施“创响新福建123行动”,支持建设10家省级创业孵化基地,遴选资助一批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创业项目,596个项目通过资格审核,创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精细化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在就业创业服务、登记管理、政策落实等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就业服务设施建设显著增强。“手机摇一摇,现在找工作真方便!”在福建农林大学读大三的小林想找份暑期工,手机下载了人社部门开发的“摇工作”APP,摇动手机,周边相匹配的单位信息马上显示在手机上。
“当然,也要看到,就业领域仍面临一些难题。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持续上升,就业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该负责人坦言,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新老矛盾交织,有业不就与无业可就的现象并存。当前全省就业工作还面临公共服务力量不足、现代化手段不到位等短板。下一步,人社部门将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和完善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精准就业扶贫,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
腰包鼓起来 消费旺起来
“上半年,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属不易。”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有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我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工资性收入仍是居民增收主要来源。近年来,我省不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各地加大就业扶持力度,打造特色务工品牌,拓宽劳动力就业渠道, 带动工资性收入不断增长。上半年我省城乡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增速分别为9.1%和10.1%,对城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65.7%和53.0%,分别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和4.9个百分点。
经营净收入增长是居民收入增加的第二大因素。上半年,我省城乡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平稳,增速分别为4.6%和7.6%,对城乡收入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8.3%和27.4%。农民经营净收入缘何一路快跑?专家分析,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号角吹响,农村建设如火如荼。上半年,全省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同比增长2.9%,主要农产品产量实现增长。我省积极推进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七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一系列利好政策落地成效显著,有效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增收。
投资渠道拓宽,成为居民增收新动力。随着居民财产不断增加及理财渠道不断增多,城乡居民通过理财和集体经济分红方式得到的利息和红利收入不断增加。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各地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盘活农民资产,创造条件让农民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同比增长17.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0.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同比增长15.9%,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4个百分点。
腰包鼓起来,消费随之旺起来。上半年,我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77元,同比增长11.5%,比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