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每年集中上千万资金扶持100个民族村,因地制宜,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龙头产业。”今天上午,福建省民族宗教厅副厅长兰秀珍就“集中力量打赢民族乡村脱贫攻坚战”这一话题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
福建是少数民族散居省份,56个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人口79.6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16%。福建全省有19个民族乡、1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567个民族村。兰秀珍说,由于民族乡村大多数处于偏僻山区,经济基础较差,生产结构单一,自我造血能力不足,导致民族乡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全省平均发展水平仍然存在着一定差距。
对此,近年来,福建因地制宜,持续实施产业扶贫。兰秀珍介绍,五年来福建共集中资金4997万元,扶持民族村完成项目500多个。全省19个民族乡和250多个民族村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产品。
其中,旅游产业成为带动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大多数民族乡村虽地处偏远山区,却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兰秀珍说,福建根据民族乡村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各民族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作用,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实施民族乡村旅游产业扶贫。
目前,福建全省已有22个民族村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加以扶持。罗源县霍口畲族乡被评为“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福安市穆云乡虎头村、华安县新圩镇官畲村、罗源霍口乡福湖村、山垄湾村等被评为“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福建省旅发委分别给予每个集镇40万元、特色村20万元的补助资金。福建省住建厅下达资金600万元,支持民族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民族村涌现出福鼎市赤溪村、宁德蕉城区猴盾村等示范典型。同时,福建也组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申报中国传统村落和省级传统村落,长乐市琴江村、永安市沧海村等8个村位列其中。
除此之外,福建还积极推动各地实施教育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卫生扶贫,让少数民族乡村各项事业得到协调发展。
在教育方面,从2013年起,设立民族教育专项补助经费,每年安排400万元用于独立设置的民族学校教学仪器标准化建设,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并建立少数民族学生助学金制度;在科技方面,通过举办短期培训、科技下乡、远程教育等形式,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多层次培训,切实增强民族乡村发展后劲;在卫生方面,积极推进健康扶贫,帮助民族乡村卫生院所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将民族经费向民族乡村卫生院所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