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华桥乡距县城15公里,与江西省资溪县毗邻,全乡有12个建制村1个良种场,135个自然村,161个村民小组,5780户,22667人。其中,省级贫困村1个,县级贫困村3个,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370户、977人。
“我们乡的贫困人口较多,扶贫任务艰巨而复杂,‘一刀切’的扶贫方式肯定不行。因此,我们对全乡精准扶贫人口进行了精准分类,并按不同类别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帮扶。”光泽县华桥乡党委书记熊星林说,当前扶贫工作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帮扶有部分劳动能力的老、弱、残贫困户。发展产业他们没有能力,一味的赈济会让他们产生依赖,通过多年的扶贫工作实践,乡里总结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方式——以工代赈,既能让这些贫困户靠自己的劳动脱贫,又能克服在扶贫过程中造就一批“懒人”。
政企合作扶贫
华桥村的福建光泽华农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年产值3000多万元从事海鲜菇生产的企业。该企业自2012年投产以来,每年都安排公司附近的华桥、官屯、吴屯等村残、老、弱贫困人口10余人就业,并根据每个人特点,把他们安排在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岗位,让他们享受和正常工人一样的工资。
谈到企业为什么愿意接纳那么多残、老、弱贫困人口?该公司总经理林建华说,企业落户在华桥乡,乡政府每年在贷款、招工、产品宣传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了很多帮助,很是感激。可他们是“农字头”企业,对当地没有税收,所以只有尽可能多招一些贫困人口,帮乡政府解决扶贫问题,也体现企业对地方的回报。
“我在华农公司接种车间从事海鲜菇接种工作,每天和其他员工一样,从上午8点工作到下午3点,中午带饭一起在公司吃,工作时间不长,一个月有近3000元收入,和正常职工差不多。” 腿部患有残疾的吴屯村42岁女工官金霞说。
“这样的帮扶模式既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脱贫,还能让这些贫困人口找到自信、回归社会。今后我们还会在华桥乡有条件的企业推广。”华桥乡相关责任人称,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和支持企业发展,乡政府年终将从乡财政中拿出一定资金,给以企业支付给贫困人口工资总额不低于百分之三十的补助。
引导大户帮困
“我家小儿子今年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幼儿园,真的太感谢严总了。”家住吴屯村、双眼患有视力残疾的贫困户罗三风开心地说。
原来,她前几日在金映茶业家庭农场茶叶基地采茶时,向几个一起采茶的妇女抱怨,他儿子今年已经5岁,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可700元的学费还没有着落。她的话被刚好路过基地的金映公司董事长的儿子严付强听到,当场对她说,缺钱可以先从他那预付,等她采茶卖后再还。
金映家庭农场位于华桥乡吴屯村,是华桥乡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本地茶叶企业,董事长严金友也是吴屯村民。在严金友创业过程中,乡政府主动帮企业申请项目资金,扶持企业发展。2014年和2015年,乡政府分别帮该企业争取了6万元和10万元的水利项目,今年又帮该企业茶园争取了120万元的水保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60万元,茶园道路基本实现硬化,给茶园浇水、施肥、采摘等带来较大便利。
在帮扶金映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的同时,华桥乡政府年初也把吴屯村附近有劳动能力的老、弱、残贫困户名单给了企业,鼓励企业优先予以雇用,并于年底根据企业雇用贫困户情况给予一定比例的资金补助。
“党和政府关心、帮扶我们企业发展,我们也应该主动为政府分忧。同时,做为‘先富起来的人’,给困难的乡里乡亲提供帮助也是份内的事情。”严付强说,每年采茶季节,企业都优先安排附近的贫困人口采茶。特别对罗三凤家,她老公50多岁,年轻时遭遇车祸右脚残疾,两小孩均未成年,经济特别困难。为了帮助她家,到冬天没有茶采时,他们还专门安排她老公干些杂活以增加她家收入。
“我们还鼓励和引导吴屯村另外几家如绿化园、豪猪养殖园等本地企业,让他们也尽可能多的安置一定数量老、弱、残贫困户,帮扶邻里乡亲解决日常生活困难和实现脱贫。”吴屯村书记兼村主任严富春说。
创新机制增收
“没想到我年龄这么大,干得活也比其他人轻松,却能拿到和其他工人一样每天130元的工资,感谢政府和老板的照顾。”年近70岁、家住华桥乡园岱村陈家店组的贫困户熊元寿,在园岱村美丽乡村步道建设的工地上工作。“除熊元寿外,我这个工地还安排了另外6个贫困人口干活,并根据他们的劳动能力分配不同工种。”工程承包人杨水明说。
据了解,华桥乡政府为了让“以工代赈”扶贫工作机制更好显现效应,切实增加有劳动能力的老、弱、残贫困户的收入,该乡在项目招投标时,减少下浮每个项目资金总额的百分之五以上,要求中标方安排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就业,并规定贫困人口所得工资总额不低于项目总资金的百分之十。
同时,华桥乡为了让这个机制在实际操作中不弄虚作假,切实能帮更多贫困人口增加收入,乡里加大了监管力度,要求项目所在村主干认真核对项目雇用的贫困人口数量,并于项目验收结算时,要求承包商附上盖有所在村公章的贫困人口工资发放表。
“扶贫工作永远在路上,我们现阶段要不断拓展‘以工代赈’扶贫的具体模式。下阶段,我们还准备尝试让精准贫困户以土地或林权入股加入相应合作社,然后扶持合作社发展壮大,这样每年都能给贫困户带来不错的收益,从而建立扶贫长效机制。”熊星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