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把“创新驱动作为优先战略,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由福建制造向福建智造转变。
福建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至2015年底全省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035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3953.16亿元,占GDP比重15.2%;到2015年全省89.5%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84.2%的R&D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5.7%的省级科技获奖成果来自企业,企业牵头或参与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占新上项目经费的比重达79.8%。由此可见,福建省企业正逐步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的主体,创新驱动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制约因素
目前福建省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已居全国第9位,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但与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尚有较大差距,制约科技创新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迫切需要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一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2011年我省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1.26%,2015年提高至1.5%,“十二五”仅提高0.24个百分点,较“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提出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2%尚有较大差距,研发投入不足已成为阻碍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原因。二是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目前企业创新普遍存在“三低”,即高新技术产业附加值偏低、高新技术企业效益偏低、企业新产品研发能力低,多数企业满足于维持现状,大多停留在做大总量求增长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上。三是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尚待完善。产学研结合机制不完善,缺乏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等稳定的合作机制和发展动力。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融资渠道不畅,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经纪机构、技术产权交易所等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企业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创新文化与创新环境有待改善。部分企业仍存在“重创新投入、轻创新管理”现象,创新文化建设滞后,影响企业创新的持续发展。
创新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建议
1、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我省畜禽、笋竹、水产品、蔬菜、水果、食用菌、茶叶、花卉、烤烟等九个重点特色农产品的生产与加工,从完善农产品产业链、解决关键生产技术入手,强化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研发,构筑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高地,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围绕闽东南高优农业、沿海蓝色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产业带建设,加大“富民强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推进力度,培育和扶持一批农村新兴产业、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提升科技富民示范工程的成效。
2、提高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领域,集中力量突破一批产业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
创新引领主导产业跨越发展。电子信息产业重点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装备制造产业着力提升关键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装备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打造竞争力强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石化产业按照一体化、集约化、基地化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湄洲湾、漳州古雷、江阴化工新材料基地建设,延伸石化产业链。创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轻工、纺服、制鞋、食品、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提高传统产业创新能力、发展后劲。创新培育新兴产业规模发展。重点突破一批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促进产业聚集发展,扩大产业规模;培育发展生物与新医药、海洋高新产业,加大项目招商引资,完善产业配套,壮大产业规模,逐步形成区域产业集群。
3、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中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向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和管理能力。强化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以推进建设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工程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为抓手,引导和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加强原创技术自主开发、引进技术二次开发。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工程,以核心装备、系统软件、关键材料、基础零部件等关键环节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工程。
4、推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按照国家出台的《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明晰福州片区、厦门片区、泉州片区发展重点,推动福厦泉创新发展一体化,提升示范区辐射带动和引领示范效应。以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引领,辐射带动莆田、漳州、宁德以及龙岩、三明、南平等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加强产业创新模式研究,整合产业集群的创新链,协作研发支撑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重大战略产品,拓展配套产业技术与产品,扶持和壮大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5、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培育。组织开展“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依托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加强重点产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智能制造等相关领域人才纳入省“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内;加强技能人才培训,推进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加强复合型中高级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面向生产一线的实用工程人才、工程师和技能人才,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