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竹、紫竹、斑竹、罗汉竹……参差摇曳的竹子散落点缀在奇峰岩壁之间。王建明是福建省武夷山竹筏公司的竹筏工,撑了32年竹排的他,每当向游客聊起九曲溪的竹子,都是如数家珍:“各位坐的筏是毛竹拼的,我戴的斗笠是箬竹编的,连撑排的竿都是苦竹做的。游客可以戴竹笠,挖鲜笋,品竹筒饭,咀嚼以竹炭烘制的熏鹅……”
全市现有竹林面积63万亩,各景点的观赏竹接近2万亩,竹子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最佳结合的树种之一。2015年,武夷山市竹业社会总产值达29亿元,其中竹生态和竹旅游产生的效益约占40%。
去年,武夷山竹产业以省现代竹业重点乡镇生产发展项目、市竹林优化改造建设项目为依托,全面实施毛竹定向培育、竹林丰产培育,开展竹林低产改造,成果斐然:武夷山实现竹业总产值17.1亿元,其中笋竹加工产值13.77亿元,出口额突破2.5亿元。
外表是绿的,骨子是“红”的,产业强了
武夷山市岚谷乡于2005年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今年前11个月上万人次到此旅游,全乡人均收入一半以上来自毛竹相关产业。
“武夷山竹筏原料三成产自岚谷乡。我们乡外表是‘绿’的,但骨子却是‘红’的。”武夷山市岚谷乡人大主席章辉说,“斗笠、草鞋、碗筷……过去,毛竹是红军生产生活用品的制作原料;现在,它转化为旅游产品,丰富红色旅游内涵。”
“不单单是岚谷乡,整个武夷山气候环境非常适宜竹子生长。”武夷山市林业局副局长徐生泉说,近几年来,武夷山通过科学开辟机耕路、建设喷滴灌池、加强抚育管理等集约化措施,竹林丰产率不断提升,辖区毛竹品质越来越高,用途更加广泛。“我们正沿着绿色发展道路,将毛竹制成工艺品;为鲜笋披上绿衣,抢占食品市场高地;用竹材制作茶盘等生活用品,推动竹文化融入全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