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闭幕的福建省第十次党代会将“产业优”作为未来五年“新福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尤权同志的报告中也有一定篇幅论述实现“产业优”的宏观规划和部署。应该说,在党代会后,福建全省集中精力构建“产业优”的经济新格局是可以预见的。
根据会议精神,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实现“产业优”,不能是打造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更不能建造不接地气的空中楼阁。在新福建建设的征程中,在实现“产业优”的运筹帷幄、政策落地上,要防止陷入纯粹用“GDP”数字来考核的误区中。只有远离“GDP崇拜”,才能让民众知晓优化发展的产业能给自身的生活带来些什么,也就能不断凝聚起体制内外同舟共济,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和积极性。
“产业优”的成绩,不只是冷冰冰的统计数字,还应该是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兑现。这启示着我们,无论是在未来优化产业布局、释放产业创新活力也好,还是在改革生产关系,简政放权,减少产业发展的行政束缚也罢,在产业发展规划落实的全过程,都要畅通民意的诉求渠道,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在产业发展的优化创新中得到实惠。让“产业优”不仅是福建官方话语体系中的热词,还是福建民众为之期待、甚是关切的发展蓝图。
实际上,产业的发展就是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拿福建省推动“产业优”的重要抓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其突出特点就是面向消费者,旨在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在商品经济时代,也只有民众满意、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获得市场青睐。而产业发展的背后还牵扯着被誉为民生之本的就业。这就要求产业的优化布局和改革创新,能跟当地的毕业生就业规划、失业人口再就业规划有个良性的互动提升机制。
福建省党代会提出,“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并举”,“注重质量”的表述背后除了注重发展的可持续,还蕴含着深刻的民生旨归。实现“产业优”的一切政策举措,根本上都应考虑到如何让政策善意能够实打实地惠及广大民众,让民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找到真正可靠可依托的归宿。值得期待的是,瞄准“产业优”目标的福建,正迎着第十次党代会顺利闭幕的东风,沿着这一条惠及3800万福建人民的产业发展正确轨迹,不断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