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运营、资本运作、职业联赛、大数据融合……如果说这是一线城市发展体育产业热词的话,那么中小城市、甚至偏远山区是如何念好体育产业生意经的呢?记者日前走访多个闽西北山区市县发现,体育产业不是大城市的专属品,也不是金山银山堆出来的奢侈品,它在不同地域下沉生根,形成了各自发展样本和雏形,体现了独特的县域经济特色,同时也面临诸多发展困境和难题。
办赛紧扣“县域特色”
山区市县发展体育产业的共同特征仍是“搭台唱戏”的思路。平台从过去的文化活动、经贸会展等增补了一项——体育赛事,“戏折子”仍是具有县域特色的经济发展主线。“赛事+旅游”模式在不少风光秀丽、人文厚重的景区屡试不爽。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与世界文化遗产地,泰宁是中国丹霞地貌的代表地区,都是国家5A级景区。当地政府都意识到用体育赛事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武夷山在2014年开始举办马拉松和自行车赛,泰宁更是早在2009年就尝试举办户外山地运动赛事,2015年将比赛定型为山地马拉松。
福建邵武是全国武术之乡,地处中原入闽古隘道,因地制宜地承接了2016年全国武术太极拳公开赛六站中的一站,还举办了摩托车、汽车的场地越野和古道越野跑,集中展示地域风貌和历史文化特色。
建宁地处闽江源头,具备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当地将露天瑜伽展示和自行车赛作为平台,积极推介莲花、莲子、莲藕、黄花梨等特色农业,并注重培育和保护具有当地特色的体育活动品牌,申请注册了“花海骑行、追美建宁”赛事品牌,并同步注册相关名词和网络域名,努力搭建可持续发展利用的体育产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