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在福建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作为一个传统产业,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来自资源环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8月29日,全国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现场会议在江苏南通召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吴南翔作了典型发言。
“我们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打造一个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渔业产业。”吴南翔介绍,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入实施《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指导意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积极构建现代渔业产业体系,取得较好成效。2015年全省水产品加工量332.67万吨,同比增长6.39%,实现产值
756.91亿元,同比增长9.97%;水产品出口创汇55.49亿美元,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全省远洋渔业企业达29家,外派远洋渔船521艘,比“十一五”末增长188%。
走出去 远洋渔业方兴未艾
深入推进渔业“走出去”战略,积极发展境外水产养殖。目前我省6家企业在印尼、缅甸建立7个对虾、石斑鱼养殖基地和海水网箱养殖基地,境外水产养殖发展规模全国第一,成为福建远洋渔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练内功 水产品加工快速发展
作为一个发展前景广阔的行业,水产品精深加工具有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率的特点。我省采取多种措施,勤练内功,推动水产品加工业加速发展。
我省坚持把冷链物流作为水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建3万吨或3万平方米以上且投资额超过3000万元的冷库给予补助,打造以福州海峡水产品交易中心、厦门水产品物流中心为主要集散地的现代水产品流通网络。全省现有水产冷库799座,水产品冷链流通率达50%,力争到2020年全省
基本建成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设施先进、标准健全、绿色低碳、上下游有效衔接的水产冻品冷链物流体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提高到80%以上,水产品腐损率下降至5%以下。
适应新常态,打造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福建鱼多多水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重点推动鲍鱼、南美白对虾、海带、鳗鲡等水产品上网销售;推进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建设,引导省内远洋捕捞、水产品加工等涉渔企业,通过交易所平台,做大境内外贸易规模。
增强品牌示范带动效益。打造宁德大黄鱼等20个优势特色品种区域品牌。福州、漳州等市县相继被评为中国鱼丸之都、中国金鱼之都、中国鳗鲡之都、中国石斑鱼之都、鲍鱼之乡、海带之乡、紫菜之乡、大黄鱼之乡、花蛤之乡,呈现出品牌集群化发展态势。
推动产业区域集群发展。目前,全省产值亿元以上企业达100多家,初步建立了闽南、闽中、闽东三大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和10个年加工水产品20亿以上产业集群县。福清龙田、东山经济开发区,霞浦台湾水产品集散中心等一批现代加工园区快速发展,成为带动渔业经济发展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