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切换
新闻
福建科协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助力工程试点工作
2016
01/27
14:59

自2015年4月中国科协批准福建成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省级试点以来,福建省科协积极落实中国科协与福建省政府共同签署的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合作协议精神,围绕破解制约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积极推动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和智力资源向福建汇聚,助力福建创新驱动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国内外院士专家1755人次到福建省670多家企业开展196批次项目对接活动,签订项目合作意向及协议332项,其中合作意向258项,合作协议74项,总投资200多亿元,预计直接经济效益500多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生间接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建立了产业会企协作创新联盟5个,学会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基地3个,全国学会服务站11个,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6家(全省已达145家)。推动和促成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中国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及中国稻种基地等多个国家重大创新战略项目在福建省落地实施。

2016年1月8日,省政府2号文件《福建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福建要建设国家学会服务站等会企协作创新平台300家,院士专家工作站200个”“鼓励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发挥高端智力资源的引领带动作用,建设省级科技思想库,鼓励有关学会组织专家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咨询服务”“推动中国科协与省政府共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省,积极争取中国科协和全国学会的支持,促进一批国家级会企协作创新联盟、学会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基地和国家级学会服务站在闽落地。深化闽台合作,举办海峡技术转移专场,发挥海峡科技专家论坛等平台作用,促进两岸科技项目合作落地”。

福建省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开展以来,形成了政府主动引导、科协牵头运作、企业主体实施、学会大力参与的良好局面,针对福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引进创新资源和智力资源,成功对接了一大批高端成果和高新项目,为福建加快发展新产业、掌握新技术、构筑新平台、催生新业态、应用新模式提供了有效引领和重要支撑。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推动全国学会助力福建产业转型升级。针对福建纺织、食品、机械、林业、农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先后在泉州、莆田等地,举办15场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大型对接活动,福建省科协协调联系51家全国学会,与福建省500多家企业开展交流对接,签订合作项目249项,其中已落地项目33项,总投资58亿元。中国林学会与漳州市30多家企业开展林下经济项目对接,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分别与福州、泉州、莆田重点企业开展对接项目20多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硅酸盐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等全国学会,分别在漳州、泉州等地建立学会协同创新基地、学会服务站。

二是推动院士专家高端科研成果向与企业转化。福建省科协将创新驱动助力工程与“院士专家八闽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组织院士173人次、赴76个县(市、区)、170家企事业单位开展项目对接。中国自动化学会郑南宁院士和中科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专家,与泉州、漳州等地20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对接,与5家企业达成产品在线检测和生产线自动化改造达成合作协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孙宝国院士与沙县政府签订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合作协议,朱蓓薇院士多次来闽交流对接,与莆田、漳州等10多家食品龙头企业签订技术项目合作协议,带动当地食品产业发展壮大。

三是推动海外和台湾专家与福建企业进行项目合作。福建省科协依托“海智计划”平台,与瑞士、德国、匈牙利、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科技社团建立合作机制,组织35位海外专家来闽参加助力工程活动,签订合作项目20项,涵盖环保、新能源汽车、海马养殖、生物医药、食用菌等产业。利用国际应用能源会议在福建召开期间,福建省科协组织20多家企业与参会的海外专家交流对接,签约新能源、新材料等4个项目。福建省科协发挥闽台“五缘”优势,以海峡科技专家论坛为平台,邀请25家台湾科技社团、87人次院士专家到福建各地开展项目对接活动,签订“软件产业基地建设”等合作项目28项。

四是推动助力工程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福建省科协组织16位院士、20多位专家赴23个贫困县调研指导,帮助解决稻种、林业、食用菌、密柚等产业发展技术难题,运用科技成果精准扶贫。如,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刘旭等30多名院士专家赴建宁、宁化、泰宁等贫困县调研,提出建设“中国稻种基地”建议被省政府采纳,出台《关于支持三明建设“中国稻种基地”的六条措施》。中国工程邓秀新院士与平和县共建“蜜柚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打造“琯溪蜜柚”品牌,推广种植优质蜜柚面积3.5万亩,为果农增收2.4亿元,人均年收入增加2800元。

五是推动助力工程辐射西部地区。福建省科协将助力工程与福建援助西部地区工作结合起来,组织省级学会、高校专家,到新疆、内蒙古、青海等地开展项目对接和技术咨询。推动福州大学与新疆昌吉高新区签约“秸秆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技术项目”,项目规划用地500亩,总投资20亿元。推动福建农林大学与内蒙古、青海开展菌草种植项目合作,为三江源保护、防沙治沙等提供技术支持。

根据福建省实际情况,福建省科协以产业会企协作创新联盟、学会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基地、国家学会服务站三个平台建设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吸引创新资源向八闽大地集聚。

一是由全国学会牵头、联合省内重点高校、科研院所、省级学会和龙头企业以产业为中心,以设区市为依托,成立产业会企协作创新联盟,针对产业共性的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传递产业最新科技资讯和成果信息,开展高端应用创新型学术交流,服务产业创新发展。

二是由省级学会牵头,联系多个全国学会,针对产业内最有发展前景和科技含量的中型企业,建立学会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基地,针对企业技术问题开展全方位技术服务,培育一批中型企业快速做大做强。

三是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地方学会中成立全国学会福建服务站,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攻关服务,辐射带动行业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和发展。

目前,福建已经建立了食品、纺织等5个产业会企协作创新联盟、3个学会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基地、11个全国学会福建服务站。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无先例可循,福建省科协按照“先行先试”的要求,探索建立有福建特色的助力工程“一二三四五(002195,股吧)”工作机制。

一是抓住企业需求这个关键。全省动员,征集地方16个产业重点企业技术需求896项,筛选急需项目374项,有针对性地寻找全国学会、专家开展对接,为助力工程顺利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是调动省级学会和地方科协两个积极性。福建省科协定期召开由设区市科协、省级学会负责人参加的助力工程工作会议,了解各地助力工程进展情况,总结交流有效做法,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全省建立了9个省级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县(市、区),争取财政专项补助经费,扶持省级学会与示范县(市、区)对接项目。

三是构建产业会企协作创新联盟。学会协同服务企业创新基地、全国学会服务站三个平台。通过平台建设,促进助力工程有序、长效、可持续发展。

四是整合院士项目成果对接、会企(校企)合作、科技咨询服务、对外引智工作四类优势资源,形成助力工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

五是推广战略合作型、成果转化型、联合攻关型、研发基地型、技术咨询型等五种项目合作模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创新驱动服务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