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突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确保全省工业和信息化保持平稳发展。预计2015年全年规模工业增加值10700亿元,增长9%左右;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200亿元、增长14.6%,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位居全国第8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第9位;信息消费规模3500亿元、增长18%。全省信息化发展指数79.4,居全国第6位,两化融合发展指数79.94,居第7位。
2015年主要工作
一、加快提升工业和信息化融合水平。一是推进智能制造加快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召开全省智能制造暨创新创业现场推进会,实施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200个,认定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2个,支持企业实施“机器换工”近1000台套。二是推动“百项千亿”两化融合重点项目建设,发布省级两化融合重点项目667个,总投资1012亿元。对项目实行分级管理,省市合力做好项目跟踪、监督、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三是促进贯标工作深度开展,目前共有13家企业通过国家首批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占全国的6.5%,位居全国第5位,全省贯标通过率6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四是实施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引导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互联网+”模式创新,已推动30家企业开展创新试点工作,其中明一国际和富贵鸟两家企业列入国家级试点。
二、促进信息消费发展呈现新亮点。一是进一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全省宽带接入能力,宽带速率全国第3,加速普及互联网应用,宽带普及指数全国第5,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全省IPTV用户超过170万户,广电基本建成高清互动云电视集成播控平台。二是梳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信息消费自主创新重点项目200多项,涵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家庭、移动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消费,总投资近100亿元。三是在细分领域培育近40项产品或服务居国内乃至全球领先水平,如:福昕软件的电子文档PDF系列产品和瑞芯微的数字移动多媒体高端芯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四是扶持推广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典型示范应用项目,如福建智恒公司“城市供水智能计量及漏耗监控平台”等。五是加强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部署推动城市光网建设等34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330亿元。
三、推动信息产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一是打造园区载体。围绕“重大项目-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基地”思路,加大产业建设力度,建设“中国软件名城”,推进泉州市软件园、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中科(福州)数据产业园等,推进厦门火炬高新区、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福清融侨开发区等3个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云霄光电产业园、连城光电产业园等特色园区。二是完善产业链条。加大招商引进力度,推进台联电12英寸、厦门天马微电子二期、京东方8.5代液晶面板线、三安光电高光效LED、武平正德光电等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三是实施龙头带动。提升骨干企业综合竞争力,宸鸿、戴尔、友达、捷联、华映、冠捷显示、达运精密等7家企业产值超百亿元,入选全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软件企业综合竞争力前200强的企业数居全国前列。四是支持创新发展。举办第八届厦门国际动漫节、动漫游戏创意大赛,举办海峡两岸信息服务创新大赛,联合两岸共同打造项目、人才、资本对接大平台,实施闽台产业对接取得新进展。
2016年工作思路
针对福建目前仍然面临新动能不足、转型升级压力加大等问题,福建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及省委九届十五次全会精神,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战略、大数据战略,促进工业和信息化持续稳定发展,全面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
一、主攻智能制造,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深入贯彻《福建省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计划,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大力推进“机器换工”,加快纺织服装、食品、制鞋、电子、机械、建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技术与装备推广应用,争取实施“机器换工”2000台(套)以上。二是强化贯标工作,以实施两化融合专项行动为依托,大力推动企业参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力争2016年通过国家贯标评定企业超20家,加快建立信息化、精细化的管理模式,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建设。三是开展试点示范,2016年计划建设1~2个省级设区市和县区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发布20家省级示范企业。组织100项以上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设立不低于1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购买关键重大智能装备、智能制造样板工厂(车间)示范应用、首台(套)智能制造装备推广等六大类项目。四是发展壮大智能制造产业,积极争取国家“智能制造装备发展”、“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基础制造装备科技”等专项资金和试点示范项目、有关行业技术规范条件等支持,建设智能装备专业园区,推进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二、实施“互联网+制造业”,促进生产发展方式创新。促进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工业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一是组织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研究出台《关于促进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重点围绕资源共享协同的生产组织创新、满足个性需求的制造模式创新、提升用户体验的产品及营销模式创新、支撑智能绿色的生产运营创新、支撑全业务全流程互联网转型等领域,每年组织15~20家企业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二是积极发展云制造。开展工业云及大数据创新应用试点,支持制造业云平台建设,重点依托数字福建(长乐)、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等产业园,建设重点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实现制造资源与服务的开放共享和远程协作,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组织成本和提高研发创新水平。三是促进工业物联网应用。依托马尾物联网产业基地等载体,发挥我省在二维码、RFID标签、工控传感器、车联网终端、光通信器件等领域的优势,实施工业物联网专项行动,每年培育3~5家工业物联网示范应用龙头企业,实现生产过程各环节的互联互通。
三、培育新型信息消费,推动新经济增长点建设。以新型消费引领,有效拉动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消费升级、产业转型和民生改善。一是统筹发展公共无线网络。制定无线福建建设方案,采用第三方建设、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对重要公共场所实现无线局域网覆盖,支持公共无线网络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网络运营商与有关商家合作,即时推送丰富的信息服务。二是培育信息消费增量,准确细分信息服务定位,支持信息服务业与传统企业合作,推动传统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由单纯的建网络、购设备向发展智能信息平台和信息技术转变,形成信息共享、数据增值、互利共赢的新型信息消费服务。三是推进数字家庭应用与发展。大力推广数字家庭“1+1”模式,指导建设好60个数字家庭示范村,着力打造数字家庭示范村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农村信息消费互联互通,推动家庭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四是推进智慧企业建设。深入实施《福建省加快智慧企业建设指导意见》,启动智慧企业八闽行活动,加强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培训,组织智慧企业专题培训会,加快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
四、做大做强信息产业,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实施全省信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方案,延伸拓展产业链、价值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国家东南信息产业发展基地。一是着力突破制约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加快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LED、安全可靠关键应用系统软件等核心环节。二是培育具有自有核心技术的终端和网络产品研发生产体系,发展以福州、泉州等为重点的计算机整机、网络交换设备及智能终端等产品产业。三是深化闽台集成电路、平板显示、LED等产业对接,加强与英特尔、台联电、智原、京东方等知名企业合作,支持建设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服务外包基地。四是支持美亚柏科、伊时代、榕基、新大陆、星网锐捷等一批现有的涉及信息安全或行业应用软件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全省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加快发展。五是支持动漫创意产业与我省鞋服、建材等传统产业强强联手,形成与其他产业相互融合促进的良好生态系统,推动动漫创意产业跨界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