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去泉州开家小吃店。”8月28日,刚参加完第135期宁化客家小吃培训的学员老张说。老张是淮土镇的贫困户,家中地少且贫瘠。现在参加完小吃培训后,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他心里有底了。
宁化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4年全县贫困户7720户22756人,扶贫任务艰巨。底子薄、基础差,扶贫治穷,出路何在?“以产业为抓手,向土地要效益。”宁化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林移发说,“主要解决‘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去年,宁化探索建立了“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全县脱贫1778户5513人,脱贫率24.2%。
以产业为抓手,推动“量身定制”扶贫模式。宁化县依托薏米、河龙贡米、油茶、獭兔等5个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建立了10万亩河龙贡米基地、18万亩淮土油茶基地、5万亩宁化薏米和6个贫困村獭兔养殖基地,带动1000余个贫困人口从事特色产业经营。
家门口兴产业。县里鼓励来料加工企业到贫困村,给予扶持补助全县贫困村已发展鞋面、电子配件、农产品加工等来料加工点50余个,帮助30个村210户以上贫困户实现家门口业。
与此同时,让一部分贫困户“走出去”。2012年,宁化县开始发展客家小吃,已完成客家小吃创业培训130期,免费培训学员7840人,其中贫困户学员689人,占学员总数8.8%。贫困户自主或与人合伙开办小吃店141个,还有384户贫困户学员在各类餐饮店帮厨帮工。
结合政策,向土地要效益。宁化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捆绑整合各项支农资金,投入3.44亿元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房屋立面改造。“村里有葡萄园,务工每天可以挣80元,加上每年分红的几千元,今年日子更好过了。”杨边村贫困户老张说。
为增加农民收入,宁化县积极引导农户将耕地、林地入股农林大户、现代农业企业,通过保底收入、盈利分红,增加资产性收入。目前,全县耕地入股近1万亩、林地入股3万余亩,初步实现规模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