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提出,2020年旅游业增加值要超2800亿元。如此大规模的资金增长值,需如何实现,备受关注。
福建旅游资源丰富,对台特色鲜明,在国家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海丝”核心区的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速。随着向莆铁路、厦深高铁、合福高铁开通,全省旅游产业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突出“清新福建”旅游品牌,培育发展旅游新兴产业,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构筑平台,促进融合,目前全省上下正积极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近期,新华网福建频道推出系列报道“探析福建旅游产业发展”,旨在通过对宏观政策的研析、具体案例的分析,把脉福建旅游发展,提出理性建言,助力福建旅游迎接黄金时代。
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累计接待游客1.15亿人次,比增12.9%;实现旅游总收入1344.43亿元,比增13.6%,各项指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上半年福建旅游“双增”背后,是 “福建整体环境好,清新福建口号好”。同时,地方政府对旅游重视程度日益提升、消费者旅游需求平稳增长也是主要原因。
福建旅游人数与效益“双增”,为发展福建旅游产业提供利好消息。一直以来,外界普遍“看好”福建旅游,除有“清新福建”这张王牌外,更有自由贸易试验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互联网+、首届青运会等一系列题材红利相继叠加。
据《福建省旅游产业创新提升规划(2014-2020》指出,福建旅游市场仍面临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影响力不强等局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业界专家指出,福建要以生态旅游、对台旅游、海洋旅游为三大引领,抓好精品龙头带动,加快将福建省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当前“清新福建”品牌尚处于培育期,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较少。鼓浪屿、武夷山等少数品牌“久负盛名”,大部分景区特别是新兴景区“藏在深闺人未识”,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特色不够鲜明。
“唯有抓好精品、练好内功,打造更好的吸引物,才是立身之本。”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锋分析,像低空飞行、游艇邮轮、自驾车房车营地、度假村等新业态及夜间演艺、养生旅游等高端化、差异化的产品较受市场关注,福建今后要借此布局,使“清新福建”品牌更加响亮,特色更加鲜明。
除练内功、抓精品外,还需要加强对外营销。刘锋认为,不同国家要有差异化的策略和方式,不能用一个笼统的口号,比如说,在某些国家推广“清新福建、清新生活”,而在东南亚国家就应推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此外,福建旅游市场仍面临主体小、散、弱、差,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目前福建全省无一家旅行社进入全国十强,无一家综合性旅游集团进入全国20强,旅游集团上市仍是空白。对此,有专家提出,福建旅游产业当务之急是,要打破传统意义上旅行社、酒店、景区三者界限,实现跨界经营、融合发展。
如何打造福建旅游的升级版,刘锋给出建议,从景区、景点的传统模式走向全社会、全产业、全要素、全空间一体发展是旅游的未来方向,福建省要以“清新福建”为龙头,建设福州、厦门、武夷山三个旅游中心城市,形成闽东北、闽西南、闽西北地区旅游集散枢纽和旅游产业发展龙头,打造国际性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集散枢纽。
然而,在整个福建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中,也涵盖了福、厦、泉三城发展的弊端。如,福州旅游产业面临“内外夹击”倒逼转型升级、旅游企业实力不强、旅游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而厦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现行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等问题,也影响着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对此,有关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福建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王利平认为,福州最强的魅力还得靠挖掘文化底蕴。他认为,福州应抓好“自贸试验区”、“海丝”等发展契机,挖掘“走出国门闯世界”历史底蕴,把旅游资源融入到当前“一带一路”战略、亚投行以及东南亚合作的发展契机中,甚至发挥这些景区背后的经济资源、政治资源等优势。福建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所长袁书琪认为,福州要抓紧建起旅游的专家库,然后才能建起信息库和资源库,专家库的建立不仅应涵盖文化、经济等领域,还应包含科技、生态、医疗等专业性领域。
厦门康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志民认为,厦门城市对未来20年发展起码要有个规划,硬软设施配套从选点到投放等多个环节都应通盘考虑。对于当前厦门旅游管理上的问题,厦门市旅游局局长孔曙光坦承,法律法规不完善、体制机制不健全、职责权属不明晰,都成为问题的根源,“破解的关键在于各部门要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
综上所述,福建旅游要升级,产品细化、旅游配套、景区提升及跨区域资源整合等等必不可少,而福、厦、泉三城旅游发展,还需通过对当地特色旅游产品进行整合发展、提升旅游品味,加大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