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切换
新闻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具有五大优势
2014
03/18
15:31

3月14日,人民网福建频道举办“国家战略 福建机遇”——问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专题会,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闽商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王日根教授提出书面发言。他说,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福建具有五大优势。全文如下:

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指出: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自古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之类,往国内运回的商品主要有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上丝绸之路又有海上香药之路、海上陶瓷之路之称。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巅峰。在西方海上势力东来之前,海上丝绸之路是国际海洋贸易的基本形态,贸易的商品从奢侈品到一般民用商品。参加贸易的商人有阿拉伯商人、波斯商人、南洋各国商人和中国商人,其中以闽商为最杰出。海洋贸易的基本范围在印度洋海域,因此学界称“印度洋海域的海洋贸易时代”,随着近代机器航海业的兴起,大西洋各国的海洋势力进入包括印度洋在内的世界各地,开辟了航海事业的大西洋时代。可以这样说:印度洋时代的海洋贸易贯彻了平等、经济的贸易路线,和平的色彩浓厚;大西洋时代的海洋贸易则往往夹带着军事强力,时常表现为殖民掠夺和血腥屠杀。

当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我们理应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方面有所作为,重振中国泱泱大国形象,将和平开发利用海洋的主旋律高高唱响。

我们觉得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时,福建具有较其他沿海各国更加明显的五大优势:

一、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活跃人群是闽商。东南亚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是数代闽商筚路蓝缕、辛勤耕耘的结晶。无论是官方组织的大规模航海行为,还是零星的民间航海行动,处处活跃着闽商、闽人的身影。郑和七下西洋,船队中的主要人物是福建人,如漳平人王景弘是郑和的得力助手,在郑和航海活动偃息之后,许多福建商人整家整族汇聚航海力量,开展着有声有色的海上贸易活动。

东南亚、中亚这一线海上丝绸之路上,官民结合的闽商特色得到了显著的彰显。尽管传统王朝不断有海禁政策,但福建的地方官往往从民生立场出发,寓宽纵于严禁之中,福建的民众往往抱定搏击大海的大无畏精神,持续不断地推展着他们的海洋贸易活动,形成了延续至今、从未断绝的海洋文化传统。

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主要商品是茶、瓷器和香药,这些商品在福建都形成了若干生产基地,形成了大规模的经营,福建的山海经济都随着海洋形成了外向型的特征。改革开放以后,福建最早借助于侨资兴建了若干工业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非洲、欧洲乃至美洲均建立起了优良的经济联系,如今闽商已成为海外华商中实力最强的一支。

三、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港口众多,单福建就有福州、泉州、漳州等官方认可的合法港口,另外,福建海岸线漫长,超过了3200海里,若干港澳形成为私人贸易港口,如月港、安海、梅岭等等港口都吞吐着大宗的进出口商品。近代以来,厦门港的地位迅速提升,港口吞吐量迅速飙升,如今已成为世界性大港。

四、海上丝绸之路是多元文化的交融舞台,宋元兴盛的泉州是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这里汇聚了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清代兴起的厦门更是成为中西文化的大熔炉。

五、海上丝绸之路是由包括台湾人在内的两岸人民共同开辟的,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两岸有更多的共同利益,也具备共同建设的传统优势资源,两岸的中华儿女相互携手,进而与侨居海外的中华儿女一起,重振中华文化的辉煌。

基于以上几点,我们呼吁将福建作为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区域,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加以扶持,推动闽商与侨居国、祖国的相互联络,与更多的东南亚国家建立“友好城市”、开展国际性青年文化交流、开展文化年活动,进一步彰显中华和谐文化、和平精神,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为工业园网用户自行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用户观点,我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不良信息举报:service@cnrepark.com]